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评论摘录 » 王东晖:恒心正气写人生——...
 

王东晖:恒心正气写人生——记诗人书法家王乃钦先生

发布日期:2015-03-30      作者:王东晖      浏览次数:7120
  王乃钦先生是位书法家,又是惠安本地人,因此在家乡经常能看到他写的作品。宣纸的,石刻的,做成招牌的,各种形式都有。而无论哪种形式,散发的古拙之美,总给人深刻的印象,这当就是其书法的个人风格了。
 
  
 
  1947年,王乃钦先生出生在惠安县洛阳镇(今属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一个华侨世家。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纸笔,他只好在墙壁和地板上涂涂画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了。可父亲不理解,甚至常常责骂。只有祖母支持鼓励他。尽管祖母不识字,却很看重读书写字这件事,并且预言:“将来会成为有用之材!”
 
  他对书法的兴趣始于小学五六年级。到读初一时,已崭露头角,甚至在全校书法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祖母的远见,开启了他的书法航程,也最终成就了他的书法人生。因此,他永远感激和怀念慈爱的祖母。在他珍藏的老照片中,就有一张自己跟祖母的合影。
 
  1966年,他从惠南中学高中毕业。此时文革方兴,全国大学停办。他失去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王家是华侨后裔,在当时属“高成分”,就被移民到农村生活。父亲给他指出两条路:要么去生产队当个记工员,以后再争取做生产队副队长、队长什么的;要么去学泥水工、打石工,这也能养家糊口。
 
  种花生、锄豆草这样的农活,对他而言,真是比读书、写字还难!不过,他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开起了一间书画室,靠写字、刻印来支撑生计。他后来在《艺事清欢》合集《后记》回忆这段经历说,这“是嗜好也是迫于无奈”。
 
  1977年恢复高考。可他的数学几乎忘光,单凭语文成绩如何拿能到进大学的“门票”?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毛笔在数学卷上写文章,希望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进而赢得继续深造的机会。那时又没有特招生,失败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第二年,他再次报考。抓紧两个月时间复习,硬是把数学关攻破了,最终以高分被厦门大学录取,圆了等待整整12年的大学梦。
 
  十年浩劫,理想的实现迟到了,上学的压力增加了。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此时的王乃钦,上有卧病在床的父亲要照顾,下有三个孩子上学要抚养,经济和思想负担可想而知。如果自己读大学去了,家庭的重任就要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机会难得,压力显见,最后还是妻子的支持让他安心地踏上求学的道路。
 
  艰辛求学路,笃定感恩心。王乃钦先生是位懂得感恩的人。祖母没能等到他考大学的好消息,他只有捧着录取通知书跪在祖母遗像前痛哭。读大学的几年,全靠妻子在家操持,后来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带着妻子从泉州出发,游历了雁荡山、西湖、滕王阁、拙政园、秦淮河、泰山、开封、西安、北京等二十几个地方,以此报答爱人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写字是王乃钦先生永不懈怠的习惯。即使在被移民农村的那几年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下雨天不上工的时候,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偷偷练字。大学时期,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仍然坚持练书法。而他也被推选为厦大建校以来首任学生书法研究会的会长。
 
  1982年,王乃钦从厦大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后来又调入艺术系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教学环境良好,生活条件宽裕,使他能广泛地接触,深入地探索,所涉及的学科有:文学、哲学、美学、书法学、心理学、美术学等等。
 
  2003年,他创办“王乃钦文化艺术学校”。这是王乃钦先生艺术追求道路的又一次飞跃。学校以书法、美术、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培训为主,旨在提高学员的文化艺术素质,蔚成人文之器识,体味精神之充实,感悟艺术,造福社会。“光扬文化,千年道统流新韵;艺术人生,万里河山抒壮怀。”这是王乃钦先生自撰的一幅楹联,是他数十年艺术创作与探索的体会和写照,也是他创办文化艺术教育机构的理想追求。
 
  
 
  正像他的好友华人德教授在《王乃钦诗书作品集》的序言中说的那样,“其(王乃钦)诗名长期为书名所掩,实其诗才胜于书艺”。
 
  古代很多书法家同时也是文学家。最有名的当推苏轼。其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同时也是一篇美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称“天下行书第二”,则是血、泪、墨交融的杰作。蔡襄的《万安桥记》因文笔、书法、碑刻俱精而被称为“三绝”。
 
  “很难想象一个搞书法的人,文学、文字学根底很差而书法水平却很高。”“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在笔墨精神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也有其迥异的地方。……若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文化素养,就容易走向极端,出现类绘画作品,流于做作。这在本质上是与中国文化精神相背离的。”这是王乃钦先生在《试论“艺术书法”的得失与影响》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也是其书法创作秉承的理念。
 
  王乃钦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选修黄拔荆教授的宋词欣赏课,以“秋思”为题限填小令一阕。其所填词受到黄教授的高度评价:“一出手便不凡,可见已谙此道,他日若当悉力砥砺,定为词坛射雕手。” “古渡架长虹,海落西东,雄关泽国势凌空……”,则是王乃钦填的第一阕词《浪淘沙•辛亥秋日漫游洛阳桥》。洛阳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与河北赵州桥、潮州广济桥、北京卢沟桥齐名。作品描绘洛阳桥雄姿,饱含对家乡的爱恋。诗如《谒滕王阁》:“赣水苍茫朝北流,星移物换几春秋。风骚最忆子安赋,极浦遥天第一楼。”登高怀古,触景生情。王乃钦先生好友华人德先生赞其“才思敏捷”,所作“辞意超迈,而又清新自然,饶有情趣”。
 
  文革结束的几年后,泉州举办纪念弘一法师全国书法邀请展。王乃钦先生撰写一篇评介文章,提到上海苏局仙老先生,因此机缘被苏老引为知音。有互赠诗各一绝。苏老云:“拙字评来真中的,两君而外别无人。终怜不善趋时尚,失却群芳一点春。”王先生答曰:“南仙北佛久传闻,佛老仙童殊格分。平淡天真如不识,楮君毛颖向谁云。”两位先生同为书法名家,一样偏爱平淡风格,又都能诗会赋,难怪苏老要引为知音了。
 
  2006年,泉州电视台举办“月满中秋”文艺晚会,主办方提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邀请王乃钦先生现场泼墨挥毫。他婉言谢绝了。王乃钦说,获奖作品确实写得不错,可他搞书法一向不喜抄写时人的作品,要么古人的杰作,要么自己撰写。最后他写的是与获奖作品同调的《青玉案》。词曰:
  临风把酒登高处。但极目,蓬山路,浩浩烟波谁与渡。经年风雨,满怀情愫,空向苍天诉。  今夜月圆从头数,依旧阋墙不能聚。敢问恩仇应几虑?清时光转,楼台新建,共剪西窗烛。
 
  引得在场的诗词大赛评委颔首称许,还责怪他为何不参加比赛呢!辛弃疾、贺铸、李清照等人都留下《青玉案》名篇。王乃钦先生此作情感饱满,脉络分明,登高-望月-思亲,一步一步归到主题,于中秋晚会可谓切景切时。而遣词造句颇有宋人味道,可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2009年,王乃钦先生六六届同学聚会,他创作两首七绝。其二:
  四十三年年复年,艰虞历尽作书颠。人生恰似门前月,拐过眉弯是满圆。
 
  1966年高中毕业至2009年聚会,刚好43年。而这43年的岁月,不论是求学还是养家,多数充满着艰难和无奈。“年复年”的滋味,是度日如年的辛酸滋味。欣慰的是,苦尽甘来,就像门前的月儿,终究等得到圆满的时候。前半实写,后半虚写,而又能寓理于景,融情于物。后两句也可视为人生顿悟,正是王国维说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乃钦先生长期从事格律诗词创作,2000年出版有《王乃钦诗书作品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西泠印社又正式出版《王乃钦楹联书法作品集》(附创作随笔),同时在泉州桑莲居艺术馆举办“王乃钦诗书作品展览”。展出其力作80余幅诗书作品。《作品集》所收大多为王乃钦先生自作诗词楹联,立意有论艺、释理、写景、抒情等。这是他多年创作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新角度的集中展现。
 
  
 
  王乃钦先生在《书法导报》发表的组诗《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八首,言简意赅,振聋发聩。王宝林先生在《王乃钦教授诗书刍议》中赞道,“非正气义胆者所不能为”。诗曰:
 
当官题字本寻常,无奈涂鸦充内行。件件官书滋润笔,丰于俸禄又风光。(官书)
要职书坛要价高,吉光片羽更堪豪。一枝权笔勤珍重,洒去犹能变锦袍。(润格)
套话媚时年复年,竟将竖腐比先贤。眼中垃圾当除尽,还我书坛一片天。(吹捧)
专题专版有专财,用了专财名气来。学术含金真若此,孔方兄是大人才。(专版)
著书茹苦为传薪,功业从来折服人。只厌而今书泛滥,金针不度导迷津。(出书)
仰止高山仰大师,大师风范众人推。国学式微鸦雀噪,不信时人乱鼓吹。(大师)
书家多数是输家,输却才华输五车。刻意劝君轻莫信,一时喧闹一昙花。(书家)
经典不抄抄捷径,终南山下是孙山。千人一面随风转,自铸心声境最难。(抄袭)
 
  这组诗直指当时书坛怪现象,不管是高官、要职的人物,还是吹捧、抄袭的行为,只要是虚伪的、肮脏的,就要无情地揭露和批判。黄庭坚《论书》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这句话也被王乃钦先生引用过。在书法这条艺术道路上,他就是这么坚定追求的。他说:“在熟与生、巧与拙、险与平、腻与苦、饰与朴,在华丽与平淡、劲挺与轻松、怒张与冲和、刚强与柔韧、诡异与痴傻之间,我永远选择后者。我敬重庄严肃穆,但我更喜欢野逸旷达;我崇仰壮阔雄伟,但我更心仪清虚简远;我佩服天纵神奇,但我更钟情平淡天真。”由此也形成了他“古、拙、新、奇”的书风。
 
  王乃钦先生1974年就在梁披云创办的香港《书谱》杂志上发表作品。曾两次蝉联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入选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二回中日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日自作诗词书法交流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并参加全国第三届书学讨论会。有作品刻入黄河碑林等国内大型碑林,并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1986年同泉州市市长赴日本学术访问,1987年被上海《书法》杂志评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之一,1994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都有专题评介。
 
  1987年12月21日,华人德、白谦慎发起成立沧浪书社,王乃钦与王镛、言恭达、曹宝麟、潘良桢、吴振立等成为首批会员。讫今为止,沧浪书社仍是全国最具学术水准和艺术水准的书法团体之一。
 
  王乃钦先生还有数十篇书法论文在全国性书法刊物及大学学报发表。其中,《论书法情感表现》、《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和《论中国书法精神》等论文在书坛影响深远。
 
  《王乃钦诗书作品集•自序》写道:“我对中国书法的钟爱缘于孩提时对中国汉字的敬畏、少年时代对汉字的恭敬。”“中国汉字奥妙神奇,她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又是最难学的文字,但又是学的人最多的文字。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智商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中华诗词,离不开汉字;中国书法,同样离不开汉字。正是有着对汉字文化天生的热爱,才使得王乃钦先生的艺术追求越来越坚定,艺术人生也越来越完美。

 
  ●王乃钦,号六柳斋主,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人氏。一九六六年毕业于惠南中学,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问、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委。
 
  书法作品曾两次蝉联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各重大书法展览,入选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二回中日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日自作诗书交流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参加全国第三届书学讨论会,书法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全国性书法刊物及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底同泉州市市长赴日本学术访问。一九八七年被上海《书法》杂志“书苑撷英”评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一九九四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书法》、《书画艺术》、《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均有专题介绍。
 
  作品刻入黄河碑林等国内大型碑林,并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入选《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古今书家辞典》及《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几十种图书。长期从事格律诗词创作,著有《王乃钦诗书作品集》(两部)、《王乃钦诗笺》、《王乃钦楹联书法作品集》。
  雅擅多种书体,宗法汉魏晋唐神韵,而能自出机杼,灵动雅逸,自然朴拙,气格超迈,骨力充盈,为识者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