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书画评论摘录 » 我 的 恩 师“祥老”
 

我 的 恩 师“祥老”

发布日期:2015-05-12      作者:郭 招 金      浏览次数:3279

  陈祥耀先生新著《儒道思想论集》 行将出版。这是他晚年的重要著作,书中文章写作时间跨度很大,最早写于1979 年,最晚作于2014年。论著出版时,陈先生已达94高龄。他是福建泉州人。早年在无锡国专求学,毕业后回泉州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被调入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1993年退休后又回到泉州定居。

  陈祥耀先生是我大学时期的授业老师。1972年,福建师大复办,我有幸进入师大中文系学习。陈先生因“文革”学校停办下放到农村,也刚从农村调回学校。这时,陈先生年刚过半百,犹当盛岁,但头发已花白,他身材偏瘦,显得有些羸弱,衣着朴素整洁,身板永远笔直,无论在课堂上或在校园里,都很受学生尊敬。他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对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很熟悉,是一部“活字典”。他讲课时总是旁征博引,比如讲解杜甫名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时,在解释诗中“舞剑器”到底是舞剑还是一种舞蹈时,可以举出唐代多种文献,并列出元代以后乃至清代学人的各种研究成果,说明剑器是唐代歌与舞的结合,是武舞的名称,公孙大娘当时也许是舞剑,也许只是徒手舞,今天只能就“舞”赏诗,不能确认她的舞是徒手还是持剑或持彩帛。面对如此博学的老师,求知若渴的学生自然是屏息聆听。出于对陈先生的尊敬,人们尊称他为“祥老”,后来文学院称他为“院宝”,福建师大也将他视为“校宝级”教授。

  陈先生有一段治学的环境不同于今天,当时社会上并无五光十色的诱惑,学人可以比较专心治学,他经过几十载寒窗苦读,博览强记,占有大量的资料。除了教学,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很丰硕。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典诗歌和散文方面,己刊行的研究著作有:《五大诗人评述》《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喆盦文存》《唐宋八大家文说》《诗词例析》《清诗选》(合作)、《清诗精华》等。陈先生研究论文重史料,为了说明某个问题,往往列出古今大量史料,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阐述和点评。他深爱司马迁的《史记》 ,陶、李、杜、白、陆、苏、辛的诗词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但他读书不拘一格,如对史学家范文澜亲自修改的《中国通史简编》 部分,他说范氏在书中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评述,比一般文学史家写得更加深刻独到,生气勃勃。他认为写文章乃至学术论文除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有丰富的论据,行文应该力求简洁,有时还要讲究文章的气韵。所以,陈先生用文言写的研究文章也很带感情、具有气韵。《喆盦文存》中的《说史家之绝唱》和《唐宋八大家文说》一书就是明显的例子。

  陈先生认为作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最好要做到“有学有术”,既能阐发经典,又能从事创作。他的文学创作主要在古典诗词方面,他的旧体诗有《喆盦诗合集》问世。此外,他创作的《泉州赋》在泉州也广为传诵,福建省内外,也能在木石刻中看到他创作并书写的一些诗歌和联文。

  陈先生因家学渊源,五六岁即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学习。他从唐楷入门,临习欧颜,之后觉得欧颜楷书刚强雄壮,在气势中可再添秀逸,又学习赵董加以调节。对近人书法,陈先生尤喜欢翁同龢以及民国时期学习翁体的谭泽公式和谭延公式两兄弟的字。他中年专注于学问研究和教书育人,晚岁重理笔墨,努力写成自家面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陈先生在福建举办过两次书法展,出版过六集《喆盦书法选集》,在福建书坛产生过重要影响。

  我国旧时学者做学问,文史哲不分家,陈先生也是如此。经历了现代中国的巨大历史变革之后,陈先生晚年对中国哲学进行集中思考,出版了《哲学文化晚思录》一书。这与收录在《儒道思想论集》中的其他文章一样,是他一生哲学思想的精华。

  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儒、道、释三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源头在先秦诸子,后代学者经过反复阐释并不断取得发展。今人对先哲思想的了解,往往受到后人阐发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发生剧烈变革,人们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时出现过很多困惑,对先哲的思想评价也在不断反复。现在,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全面复兴,发展路线明确,人们可以客观地重新审视先哲的哲学思想,了解先哲经典最原本的意义是什么,先哲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作了哪些智慧的思考。陈先生在著作中对于儒道思想的评价,是他本着独立求是的学术精神,经过长期的思考,尽可能揭示他对儒、道思想家的本来面貌和思想价值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有启发意义的。

  中国文化核心是价值观。中国文化是为了塑造人的精神品格。我们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一浪接一浪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成了地球村。但不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标记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人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因。当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先哲思想的理解,在每个时代,甚至对每个人来说解读都不尽相同。特别是经过长期极“左”思潮以及近期浮躁作风的影响,思想界的偏差还存在。虽是一家之言,但作为一个饱读诗书、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诸多社会动荡的积极的思想者,陈先生的文章对学术界进一步审视、讨论有关问题,甚至纠正一些偏差,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承陈祥耀老师的盛情,嘱为《儒道思想论集》作序。我久客京华,遥望南天,旧事萦心,斗胆应命,遂粗略地写下由读此书引发的一些感想,并借此一抒与老师别后的思念之情和敬意。

  (作者为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闻社原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