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评论 » 【桑莲居专稿】林坚璋:志于...
 

【桑莲居专稿】林坚璋:志于道 游于艺

发布日期:2015-08-14      作者:果然      浏览次数:1954
  文/ 桑莲居 果然
 
  坊间流布着坚璋老师的“传说”,或富与诗书、澄明霁月,或神秘另类、生气凛凛。及至置身其面前,乃见此人身体颀长,不自藻饰,湛然若神,让人顿生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感。
 
  林坚璋蛰居开元寺畔久矣。像往常一样,黄昏伊始,闹市中的这一隅方才苏醒,继而宾客阗门,求贤论道者络绎不绝。深夜降临,宾客渐散。乘着夜色,林坚璋开始煮字疗饥,走笔楮上,不能自己。
 
  无冥冥之志,无昭昭之功。林坚璋早岁笃好诗词文学,饱读诗书。他学书始受弘一法师的影响。“文革”之前,林坚璋协助开元寺的妙莲和尚和圆拙和尚筹建弘一法师纪念馆。长此以往,少年林坚璋心里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对弘一法师的敬仰崇拜之感,并在日后的书艺道路上楷模弘一法师,道以日进。
 
  林坚璋学书论艺绕不开两位故人,弘一法师是其一,林散之是其二。他效法弘一的以书载道,也身体力行林散之的深自砥砺。有言称“当代扬林散之者,林坚璋为翘楚”,这一说并非无迹可寻。为文革避厄,同时也因工作之需,林坚璋跋涉四方,有幸寻访到丰子恺、祝嘉、瓦翁、梁披云、饶宗颐、虞愚等诸多文化名人,且交游甚好,林散之也是其中之一。
 
  说来甚巧,林坚璋与林散之结缘,竟得益于弘一法师。当年南京的这段往事,林坚璋说起来情如昨日,感慨万千。起初的拜访,二十出头的林坚璋并没有引起林散之太多兴趣。等到谈及弘一法师,二人忽而如多年老友,撅腚在书房相聊甚欢,不知时间已逝。此后,林坚璋每每造访散翁,耳濡目染其书艺创作,得要旨,心喜之。
 
  林散之常与人言“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俗病或可去也。”诚然,林坚璋读书万卷,行路万里,方成今日之书艺。林坚璋学书初涉唐碑,舞象之年师于中国近代十大喜剧之一《连升三级》作者王冬青,浸淫魏碑,用功甚勤。负笈游学期间,林坚璋广收拓片,用以丰富学书知识。甚至,在条件异常简陋的当时,林坚璋还当起了人工印刷机,徒手摹写字帖数十,装帧裒为书册。如今细细翻来,古旧斑驳的册子上篆、隶、行、草、蝇头小楷齐上阵,满纸别味精彩。
 
  林坚璋碑隶行草皆善。受林散之影响,林坚璋沉潜行草,痛下功夫,尤得草书筋骨,渐入精微,遂而一往情深,逐渐流露自己的面目。其书以碑入草,将碑之骨融为草书,可见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朴拙之意尽显;结体欹侧反正,处处生机;章法多放浪形骸,似规矩又见泼辣,得飞扬之势,布局之美。
 
  林坚璋论艺强调生命力与技术的结合。书从古人乃必经之路。但正如齐白石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书亦是,贵在能入亦能出,食而化之,跳出先人窠臼,弃书奴、书匠之不顾。由此,林坚璋认为书艺有必要在美学范围内踏出自己的路,才能有生命力。
 
至于生命力,林坚璋开出了滋补的方子:读书、收藏。“光写字不读书是书匠”,幸而林坚璋自小嗜书,积习难改,一日无书便觉百事荒芜。在他的住所内,所见尽是古籍善本以及碑帖玺印、陶器瓷器、秦砖汉瓦等藏品。林坚璋终日与之相伴,与古为徒,乐在其中。大概只有如此,林坚璋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趣味所在,并且收归囊中,不致付之东流。
 
  专精于书,广博于艺;心游于艺,道不远人,这是书家林坚璋的气度。

 
  人物名片
 
  林坚璋(坚章),1946年生,福建泉州人。字颖之,号朴园、朴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光明书画会顾问,福建泉州书协顾问,福建泉州师院客座教授。曾任香港《书谱》副总编,泉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中国《书法》杂志,香港《书谱》杂志,黄河碑林,神墨碑林,郑成功碑林等。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古今书家辞典》等多部辞书。
 
桑莲居专稿,已发布原创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