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相关文论 » 林汉宗:学为世范忆斯人
 

林汉宗:学为世范忆斯人

发布日期:2016-02-26      作者:林汉宗      浏览次数:3165

 

“立功、立德、立言”,是人生最高境界。乡贤梁披云老夫子是近乎这“三立”的人了。梁夫子1907年生于永春县耕读世家,其父是前清秀才。夫子六岁入村塾接受国学启蒙教育,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国人赴日留学已成风气,政界、军界、文化艺术界的一些风云人物,都有负笈东洋的背景和经历。夫子于1926年、1930年二度赴日深造,为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部研究生。

 

梁夫子毕生回国后以兴办教育为己任,深知国家之积贫、积弱在于民智不开之要理。于1929年,接受蔡元培、马叙伦建议,遂与许卓然、秦望山创办泉州黎明高级中学,夫子被公推为校长。黎明高级中学倡导勤工俭学,心手并用,男女同校,思想独立一套新的教育理念。一时间,名贤如文学家巴金、鹿尼,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梗、音乐家吕骥,社会学家卫惠林等咸就讲学,使古城文教风气丕变,黎明高中名重一时。1934年后,赴南洋从事华文教育工作不遗余力,1936年于印度尼西亚棉兰任苏东中学校长,创办《苏东月刊》;1938年任教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中学;1939年创办中华中学,任创校校长。抗战期间,1940年参加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回乡慰问团回国,跋涉于秦蜀后方与豫鄂前线,不畏旅途之艰与铎镝之险,在救亡图存的危难时刻奔走呼号,拳拳赤子之心显矣!1981年,梁夫子以近八十高龄来泉创办黎明学园,任董事长。1984年黎明学园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任董事长兼校长。经30年的发展,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海外爱国侨胞的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全体师生的奋力拼搏,背山面海的美丽校园占地630亩,建筑面积20.83万平方米,在校生9100多人,设有8个学院、40多个专业。学校规模已具,教学素质提高,实现了梁夫子的办学初衷。

 

梁夫子一生多姿多彩,集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老报人、出版家于一身,古往今来,能如斯者曾有几人?况复当世更是凤毛麟角,难有与其比肩者!1974年,在香港创办书谱出版社,任社长,出版全球华人第一本书法刊物《书谱》双月刊,有华人所居地就有《书谱》读者,开三十多年来中国书法热之先河。1984年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煌煌两巨册,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书法工具书,其空前规模的资料汇集和整理,对中国书学的研究,乃至国际汉学研究都作出重大贡献。夫子厥功至伟,惠及当代,泽被后人!

 

吾有幸几次能面聆夫子的教益并睹其挥毫。温良俭恭梁夫子大有古人风焉,而不以书法家自诩。再看当今书坛多少人自我标榜为“书法家”乃至自吹是“大师”,真是天下多少无耻事,全靠一张厚脸皮。此辈题词粗鄙,错字连篇,任笔为体,春蚓秋蛇,惨不忍睹,这是不争的事实。且尺字万金,把作书当印钞机,互相吹捧,赚得盆满钵满,傍大款,依权势,饭局酒局不乏这类人,既无人品,何谈书品!时下如此“贾博古”者何其多也。梁老夫子云:“当年负笈东洋时,他的业师于右任、邵力子、俞平伯诸公嘱其随身带些魏晋的名帖作临池法书,顺时可以自逸,逆时借以解愁”。梁夫子作书时若行若藏,乍显乍晦,逆入涩出,提按分明,笔法、章法、墨法水乳交融,丰富与和谐融为一体,厚重、老辣,又不失天趣。吾观梁夫子所题写的联匾众矣,唯二方最为喜爱:其一是“黎明大学”,是夫子暮年倾情于黎大兴之所至而作,气势庄严,力能扛鼎;其二是“贤銮福利大厦”,遒劲沉雄,笔力开张。

 

梁老夫子谢绝澳门政府为其举办九秩荣寿的庆典,而欣然参加泉州书协为其祝寿的活动,这是何等亲切,令我辈敬佩不已。席间他侃侃而谈其前尘往事,似乎又回到了那天真烂漫的童年,九秩老人童心依旧,这又是何等的超然!何等的怡然!子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梁老夫子宠辱不惊,物我两忘,似近乎圣贤乎!时下物欲横流,趋炎附势者,追名逐利者,弄虚作假者,不学无术者屡见不鲜,知梁老夫子之道德学问者,应该无地自容,汗颜殊深矣!

 

2008年夏,澳门举办盛大“妈祖文化节”,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应其邀请,在金莲花广场的会所,举办泉州书法作品展以增颜色,并与澳门书法界同仁进行交流,切磋书法艺术,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借此机会,泉州书法家代表团一行十人趋庭拜访德高望重的百岁老寿星——梁夫子,并聆听其教益。老夫子居所只是一般公寓,陈设也见简陋。吾之印象,老夫子应该是居于山间别墅,但却与常人无异竟如此简淡。正如梁夫子言:“他的富有能创办大学,他的清贫不改其志”。《孔子世家赞》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吾的心中,梁夫子是一座高山,是后学的楷模,是人生的坐标!老夫子恬淡脸带笑容,话语也不多,有长者风范,有寿者吉相。我们要求与老人合影以记录这难以忘怀的时光,老夫子欣然答应,吾等也欣然自足了。当我们一行向老人告辞时,他步履不便竟扶杖送到电梯门口依依道别。此情此景,长终不忘!

 

大德者,必享大寿,梁老夫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