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相关文论 » 我所见识的梁披云先生和《书...
 

我所见识的梁披云先生和《书谱》杂志

发布日期:2015-03-06      作者:刘正成      浏览次数:13377
梁披云1 

  其实,在港澳地区、尚有众多文化界耆宿在,其文化多元、正统、自由的生态环境,不仅不能称为“沙漠”,亦可称为明珠。2001年4月我去香港参加了“中国碑帖和书法艺术研讨会”后,曾借道澳门拜见了另一位传奇人物梁披云。


  我没有办澳门的签证,但香港甲子书学会会长苏树辉工作在澳门,他是亚洲赌王何鸿燊的执行董事,由他给予安排去了澳门。香港甲子书学会石斋黄博铮、容浩然二位陪同,从湾仔乘过海轮船去了澳门。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事理长霍志钊负责安排并陪同去了梁披云先生家。当年已九十五岁高龄的梁披云先生曾以主编《书谱》和《中国书法大辞典》闻名于世。在十年“文革”浩劫中,我曾偶然在大陆上看到一本从香港“偷渡”来的《书谱》杂志,无异于会了一顿精神大餐。后来《书谱》停刊了,但《书谱》在我们这代书法人心中的地位是犹忆犹深的。熊秉明先生也曾给我提起过,他的那本《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体系》也是在《书谱》连载的。那时候,《书谱》当然不仅仅是香港的,它是世界范围内华人心中书法的圣火。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书法学人的案头没有摆放着梁披云主编的一套两大本的《中国书法大辞典》?霍先生说,与梁老谈话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谁知梁老对我这个造访的后生也是一见如故,把原定的半小时见面时间延长到一个半小时。不是家人的劝阻,我们的话题还要继续下去。那次访谈让我倍加感慨的,还是我第一次听说他与于右任的薪传关系。

 

书谱杂志

书 谱

 

  上世纪二十年初,梁先生就读于于右任任校长的上海大学,于先生就教他学书法。一提起于右任,老人深切怀念的心情不能自已。他说于先生告诉他喜欢什么碑帖就临什么碑帖,从爱好出发学习。当时,他学于右任学得很像,有人要他代笔题签,他严正拒绝。他说,七十年代初,大陆在搞“文革”,但海外的华人反而珍视书法,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抗战时,于右任也在那个危难时期,领导刘延涛、王世镗、胡公石搞了《草书月刊》。他现在也可以搞《书法》杂志传播书法。于是,1974年《书谱》诞生于香港。他说他当时就收到上海、北京、武汉等大陆各地的积极反响,纷纷来信求购,让他激动不已。谈起这些往事,梁披云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战士”,无比激动和兴奋。在那次,他还透露了埋在他心底多年的关于于右任原本不想去台湾的故事,这使我又想起了一代诗人和书圣于右任的那首《望大陆》之挽歌,和我去阳明山谒陵时的那阵大雨。于右任的诗与书是一首真正的现代版《离骚》,梁先生堪称其薪火传人和历史见证。寂静地幽居于澳门—隅的梁披云,值得当代书法史册的记忆——从《书谱》起步的当代书法史的创造者足迹。与梁披云的访谈发表于《中国书法》2001年第7期上。没想到,2008年,梁先生已103岁的高龄要复刊《书谱》,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的小同乡、福建张培元。一天,张先生来松竹草堂为《书谱》复刊组稿,我便建改把这篇访谈重新发表,以示对于、梁二先辈的纪念。当然,这篇访谈没有重新发表,但《书谱》毕竟复刊了。梁披云有了传薪者,《书谱》必将在急功近利主流之外另辟蹊径而影响当代书坛。

 

  (刘正成,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


  节选自刘正成《我与书法二十年79——香港岂敢称沙漠》

桑莲居整理汇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