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刘远征的绘画,我就觉得他适合画高士和佛教题材,去年冬天,请九十一岁高龄的刘廼中先生为远征所作长卷《群儒图》题跋,刘老也赞同我的说法。今天,继“高士系列”后,我又收藏了远征寄来的20幅“佛教系列”新作——画在泥银纸上的高僧罗汉。
在中国书画的题材中,佛教题材是一个独特的门类。在历代的佛教僧人中,就有一大批能书善画者,用书画艺术的传播作为扩大自身影响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有许多书画家也乐于绘制佛教题材作品或是借佛教题材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创作出许多传世精品。如近现代之张大千,曾瞒着家人打算出家,“大千”之名就是他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时住持逸琳法师为他取的法号。虽然3个多月后他就在家人“逼迫”下还了俗,但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了下来,并在后来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许多佛教题材的绘画精品。
刘远征从小对佛教有一种神圣的向往。小时候跟着家人去参观庙宇,对这种神秘的文化就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在绘画之初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特别是近年来,他拿出一定时间,认真研读佛学经典和历代高僧列传,他觉得,佛性的理想化及佛经对佛的形象的严格规定,使得人们不可能对佛像进行太多创造性表现,相反既有神通法力又兼有人性的罗汉和那些富于传奇色彩的高僧形象,更适合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
刘远征非常认同蔡元培“美育可以代替宗教”的观点,所以他创作的高僧、罗汉系列是宗教感与美感、典雅和高贵相融合的艺术佳作。且看一幅幅高僧罗汉佳作,气息高古,勾勒细致,几毫毕现;线条处理则刚劲利落,且浙派笔意;背景之山石树木,以其擅长的北宗小斧劈皴法出之,写来极见用心;画中人物神态、佛袍衣褶、站立坐姿等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不囿规矩,自成一格,似浴清风、如饮醍醐。这样的绘画,非为人使,行而无痕,墨妙心会,机缘天成,流露出一种自然、幽玄﹑脱俗、静寂之情味。在我的感觉中,那些画中性格各异的罗汉、高僧已不再仅仅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身上充满人情味,更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美好、高尚的人格理想的化身。“道俗瞻仰,忽若亲遇”,欣赏这些作品,给观者的心灵触动和艺术感觉,是崇高而清澈的。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曰:“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人高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也”。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绘制佛教题材绘画,作品要具有普通题材少有的虔诚恭敬,妍丽精妙,这样,他的画会更圣洁、自在,更能触动人!影响和接引观众往良善、清净的方向靠近、效学!这是大家所希望的,也是一个有责任的画家所肩负的重任。远征应记住这一点。
刘远征今年32岁,10年学习,9年创作,靠自己的悟性和汗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画功日渐成熟,他的笔锋日渐稳固,他的作品日渐饱满,他的思维日渐跳跃,他的灵感日渐充盈……德高望重的刘廼中先生曾为小自己一甲子的刘远征题词:“吾乡刘君远征,耽于绘事,孜孜矻矻,不舍昼夜。刘君方当盛年,已颇具功力,观此图可略知也。深翼循此自励,多交通人师友,其成就不可限也。”刘远征“佛教系列”新作使自己的创作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刘远征在经过北京画院石齐等名师的真经、在继续探索把握水墨更高更多规律后,必然会攀上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一个人们瞩目的画家。
2012年3月22日凌晨3时于三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