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
宾
虹
郭保同曾言,读书与习字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这个习惯有助于艺术创作灵感的激发,甚至是绘画线条弹性的增强。近两年,他锐意临习章草,苦研焦墨山水,使得书画焕然新貌。近期将分三辑(上中下)推送郭保同新写就的一批小品。师自嘲曰:以章草抄写宾虹画论,配以宾虹老人笔意,聊以解闷自娱。
点击回顾 ▷别样写宾虹(上)
——狸子
郭保同 祖籍河南商水。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3年至今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师从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诸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田园画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首届访问学者。现在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书法高研班学习。
- 作品欣赏 -
(点击可见大图)
Ⅰ
释文:
历观张复画皆用饱墨,淹润过于文、沈,至张浦山著《画征录》特重湿墨。前人以高彦敬、赵松雪并称谓非王蒙辈所梦见因知湿笔势墨法,墨法全在用笔,倪黄用笔之妙,而用墨仍记吴仲圭一人独步。明人多学倪黄以取笔法,而墨法自董玄宰提倡北范,犹称董、巨、二米,由是学米者知北宋人墨法超于元人。《与傅怒庵书》
用墨法至元代而大备,墨色繁复,即一点之中,下笔时内含转折之妙,故墨之华滋从笔尖而出,方点、圆点、三角点皆然,即米氏大浑点亦莫不然。墨法须肥而不臃肿,瘦不枯赢,用墨忌滞忌涩,写山石之积阴处,须以焦墨提神,分出深浅,墨内隐水。赋色亦然。设色之笔,丹青中不妨含墨,所谓丹青隐墨、墨隐水是也。最高妙者笔砚不能不净,而有时笔含宿墨,益见其佳,在善领会而已。
黄宾虹画论节书 丙申夏无为堂 保同
Ⅱ
释文:
大家不世出,或数百年而一遇,或数十年而一遇。而惟时际颠危,贤才隐遁,适志书画不乏其人,若五季之有荆浩、郭忠恕、黄筌、僧贯休,宋末有高房山、赵鸥波,元季有黄子久、吴仲圭、倪云林、王叔明,明亡有陈章侯、龚半千、邹衣白、恽香山、僧渐江、石溪、石涛,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画语》
明人谓画之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王维于思训,各为鼻祖,初不过欲为水墨丹青分派,丹青有迹象,水墨多脱化,以比禅宗之神香慧能,此董玄宰称之为画禅之旨。《画学南北宗之辨似》
今观南北二宗虽殊,派别迹其蹊径,上接顾陆张展,往往以精妍为尚,深远为宗,既以气行,尤以韵胜。故王维之学道子,较道子画为工韵,已远过于道子,其气全也。李思训之工过于王维,韵已差于王维,其气亦全也。学者求气韵,与画之中可不必论工事,不必言宗派矣。《古画微》
黄宾虹画论节录 丙申夏 郭保同
Ⅲ
释文: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米虎儿力能扛鼎,黄涪翁强挽万牛,洵为千古名论。王阮亭谓新安崇尚倪黄,以渐江开其先路。余见渐师真迹,用笔无不力大于身,故墨法尤见此理。《自题山水》
无笔墨痕,唐法也;有笔墨痕,宋法也;不以外貌粗细论,而以点染繁简殊,古人一缣片楮,动辄十年而就。《自题深壑崖屋图》
名家历代真迹,以古人之精神万世不变,全在用笔之功力如挽强弓,如举牛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强,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强即死。《与傅怒庵书》
画不可为弱笔,浮华轻易皆是弱笔。欲去此病,必练骨力。鄙人数十年来无一日之间断,非朝夕作画可为。不间断要每日练笔力,而笔笔合乎矩规之中。久而久之才得乎于矩规之外成一大家。不知古画细者用描,粗者用涂用抹,即终身成江湖市井画,匠归于无成,不可不深辨之。《与朱砚英书》
丙申夏书黄宾虹画论于京 无为堂 保同
Ⅳ
释文:
山林庙宇往古今来,屡变者是面貌,不变者是精神,研几入微,发挥尽致。气原骨力,韵在涵蓄,气韵生动,全关笔墨。六法精进,必多读书行路,远师古人,近参造化,精神贯注,浑厚华滋。一落时趋,工巧轻秀,浮薄促弱,便无足取。《古画微自序》
范宽于前人名迹见无不抚而尤疑绘事之精能不画于此也,喟然叹曰:吾师人曷若师造化,闻终南太华奇胜,因十居其间数年,笔大进,闻名天下。《古画微》
古人之画,先观其法,既临其法,尤当发奋专于功力,功力充满,加之涵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贯通融会而神明之,集思广益,兼有众长,上下古今,咸为己有。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得江山之灵秀也。《渐江大师事迹传闻》
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字最难,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
黄宾虹画论摘抄 丙申夏 保同
Ⅴ
释文:
东坡诗曰:作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所谓画不徒贵有其形似,而犹贵神似。不求形似而形自具,非谓形似之可废也,而空言精神亦非置神似于不顾而专于形貌。《画学南北宗辨似》
清代以娄东、虞山专尚临摹,重貌似不重形似,二百年来士夫解画理者已空,其坠地自不必言。鄙意不反对临摹,而极反对临摹貌似之画。《与傅怒庵书》
有笔法兼有章法者,大家也。究明章法之妙,先从虚处实处悟之,虚实不限于章法,然章法之中繁简疏密,黑白皆由此而来。昔访郑湖丈于皖,公山特自作画请指授画法,郑丈云惟有“六字诀”曰:宽处易,虚处难。子谨志之,余至今未敢忘也。先求实后求虚,先从容易后求难。讲虚实有难易,但不是好坏。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哪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
黄宾虹画论节录 丙申盛夏于京东宋庄无为堂 保同
Ⅵ
释文:
晋卿山水,其着色师唐于将军而笔法同学于成也。董玄宰称其脱去画史习气,故能不今不古,自成一家。盖用于成皴法以金碧为之,此晋卿之特创也。文伯仁青绿山水有唐宋法,高出衡山父子。《中国画史馨香录》
中国名画自董玄宰来歙之丰南。当时新安收藏宋元真迹甲于吴越,因之提倡二米,天启、崇祯间虽世变乱中,而英才豪杰之士,莫不崇尚书画文艺超逸前古。如毗陵之邹衣白、恽道生,秀水之项文新、孔彰实于新安四大家堪鼎足。《与程啸天书》
渐师初师北宋,继效倪迂,超轶前明,冠绝千古,非但于新安画家足以称宗作祖,即如江南山水,董、巨正传,元代而后,已无其亚。盖集大成於李成,范宽、郭熙、荆浩、关仝。性高洁,雅近云林,所谓有唐人之细而去其纤,有宋人之粗而去其犷。又得纵游名山,览武夷、匡庐诸胜,黄山、白岳,瓢笠久淹,师古人兼师造化,故能取境奇辟,命意幽深。数百年来,卓然大家,惟渐师始觉尚之。《渐江大师事迹轶闻》
丙申夏 无为堂主人郭保同
Ⅶ
释文:
古画宝贵,流传至今以董、巨、二米为正宗,纯全内美,是作者品节学问、胸襟境遇,包涵甚广。如恽香山题画云:“画须寻常人痛笃方是好画。陈老莲每年终展览平时所积画,邀人传观,若有人赞一好者,必当时裂去,以为人所共见之好,尚非极品。此宋玉‘曲高和寡’、老子‘知稀为贵’之意。”《与顾飞书》
元季四家之有黄、吴、倪、王,高尚林志,栖息幽林,极为临仿,已难梦见。语云“宋人易摹,元人难摹”,不其然欤。《鉴古名画论略》
晋唐以来,未尝专设画院,高人逸士大都随意挥洒,不立作家。士习之名,要以士习为近。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有所差,细观之,六法皆修。西晋人士,性多洒落,崇尚清虚,于是乎创有山水画之作,以为中国特出艺事。
黄宾虹画语录节抄 丙申夏月 保同
Ⅷ
释文:
综神、妙、逸、能之长,擅诗、书、画之类。情思澹宕,不识绚烂之工;卷轴纷披,画脱纵横之气,甚至潦草而成,形貌有失,解人难崇,世俗见訾,皆有真精神,是为逸品。倪云林师荆浩、关仝,极能槃礴,而其萧疏高致独以天真幽澹见称。二米父子承学董源、巨然,钩云画山,曲尽精微。 而论者谓其元气淋漓, 用笔草草,如不经意,是宋元之逸品画,可居神、妙、能三品之上者也。元明以后,文人偶尔涉笔,务为高古。其实空疏无具,轻秀促弱,未窥名大家之奥窍,而未由深造其极,以视前修,诚有未逮,其外于神、妙、能三品也亦宜。穷笔墨之徵奥,博通古今,师法古人,兼能造物,不仅貌似而尽变化,继古人坠绝之绪,挽时俗颓败之习,是为神品,此大家之画也。《画法要旨》
唐人画法,上接晋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精研深远,极其美备;而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尤多穷神尽变,灵气涌现。唐山水当推吴道子。
丙申夏无为堂 郭保同
Ⅸ
释文:
石涛未免浮烟墨之弊,开扬州八怪江湖恶习,因用笔太快,轻率浮躁之气,未能涤净,而学元人又多空廓软弱,不能实中虚,虚中实,兼虚中虚、实中实者,皆是笔不能压纸,何况入纸又透过纸背呢?《与曹一尘书》
米虎儿笔力扛鼎,垢道人干裂秋风,可为渴笔,若枯而不润,刚而不柔,即入野狐禅。清雍正后之文人画,非金石学者皆所不免。《自题山水》
龚半千画在当时多黑,人甚厌之故其弟子王概等至于金陵八家,皆细笔,后即流于纱灯派,仅画纱灯作生活。明之沈石田、姚公绶至董玄宰,合董巨二米为一家。有龚半千、石溪、恽香山,皆粗墨涩暗,以名大家,谓之浑厚华滋,不以细谨为事。即徐俟斋、祁豸佳诸名家,皆古拙不入时好,在当时至为世俗所唾骂。而识正轨者不欲己从人,终于千古以下灿然一灯,照耀后来学者,得以不失其志坚气浩,自信之力,非坚执之意凭空虚造。
黄宾虹画语录 丙申夏 无为堂 郭保同
Ⅹ
释文:
作画时须将心收起,勿使其如天马腾空;落笔之际应留得住墨,勿使其信笔涂鸦;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马腾空之劲,也要有老僧补衲之沉静。《黄宾虹画语录》
学画之如习拳棒,当以研练之功,不少间断,轻于试用,必致为害。青年视学画为游戏,偶尔动笔以赠人,终身为人服役不了,而趣自得毫无,此是大病。所谓练习者,法有未备则研究法,气有未至则研究练气之法。法备气至始为成功,而后出而问世,毁誉尤当不介于心,此大家也。《与朱砚英书》
赵松雪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法常以小篆之法为之。《黄宾虹画语录》
书画同源,理一也。若笔力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之书画,因无异也。《新美术》
作画全在用笔,上下功夫,力能压得住纸,然用力不可过刚,过刚则枯硬,刚柔得中,方为好画,用笔法全在书法中,有“一波三折”一语,最是金丹。欧人言曲线美,亦为得解。院体纵横习气,就是太刚。
丙申夏保同
▎收藏热线: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END·
赏书品画怡情性,鉴古知今识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