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培养
题跋,就是写在书籍、书画、碑帖或拓片前后用来考证、鉴赏、记事、表情的文字,大概滥觞于魏晋到隋唐之际;到了两宋,书画题跋进入鼎盛时期;清代,随着金石考据的大兴,题跋的内容更为丰富。古代、近代很多的题跋,本身就可以当作美文来阅读,像后来人们辑录的《东坡题跋》等。到了当代,好象兴趣这个的人不是很多。(这里有多种因素,不好说)。我从2011年年底开始留心这方面的知识,并尝试着在金石拓片写些文字(姑且也叫题跋),虽然没有新发明,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少也算有点儿心得,写出来,请大家指教。
道成造像 68×45cm 出版于《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
跋1:巩县石窟寺位于洛水北岸之大力山下,原名玄希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始建,至宣武帝景明间乃凿窟刊像,嗣后历代皆有增刊,至隋唐己成大观,现存五窟三百二十八龛,造像七千七百余尊,题铭八十六通。与云冈、龙门合称拓跋魏三窟。寺内存北朝造像凡四十九品,以北齐为最。盖是时佞佛风气使然。是天保二年比丘道成造像记即为其一也。癸巳仲秋,林培养记于灯下。
跋2:是记存巩县石窟寺第一窟外壁第一五四龛左,可识者十五字。
(一)资料的准备。一拿到拓片,不要急着去题写,首先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拓片图文的释读、原器物或拓片的断代、相关的历史背景、前人或今人对该器物或相似器物的考评等等,都是我们可以留心的资料,而且越多越好。这就像是挣钱,挣的钱越多,以后花钱就越大方。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书籍。比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赵明诚的《金石录》,施蛰存的《北山金石录》、《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长安汉镜》、《千甓亭古砖图释》等等(实在多,不一一列举了)。另一个是网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的PDF文件都可以网上下载。有心的朋友可以查找,一定有收获。
北周题记 68×45cm 出版于《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
跋1:建德三年即公元五七四年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一时北地佛教,绝其声迹。此即史称“三武之厄”之次厄。巩县虽地处偏远,亦难逃其厄,凿龛造像随之骤减。此二题记无像无龛无纪年,以地名、官职考之而断为北周。癸巳秋,培养记。
跋2:叡妻成郡君题记存第一窟中心柱北面主龛东侧。因存室内少有风化。字形平和端庄,意态雍容大度,有魏碑之遗绪,又有南朝之俊逸,洵属上乘之作。
乾智题记存第一窟中心柱北面主龛西侧。存廿四字为:上仪同昌国郡开国侯郑叡赠开府陈州刺史息乾智侍仏(即佛)时。此记提按分明,己露隋唐楷书之端倪。培养又记。
(二)文字的整理。有了一定量的资料,我们就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然后或多或少的加上自己的见解,用文言文给它表达出来。如果说前期资料的准备是根本,那么现在的跋语就是枝叶了。虽然文言文对当代人来说比较难,但多看多读多背,我想写几句还算通顺的文言文该不是很难的事,尽量不用现代文,虽然也不算错,但为什么我们不努力点做得更好呢?
熹平石经(2) 68×68cm
跋1:熹平石经残字。乙未仲春,培养。
跋2:熹平残片字犹新,恨煞当年龚自珍。集隶大成流泽远,古今之变作梁津。
跋3:熹平石经亦名汉石经,东汉隶书石刻,传为蔡中郎所书,结字方正平整,雍容典雅,视为汉隶正宗。
跋4:昔龚定庵集录古刻,引为恨事者三,其一为不生晋以前,不见熹平石经。晚近,地不爱宝,古刻屡出,吾辈眼福胜过定庵无数矣。林培养记于伴月斋。
(三)题跋的位置。题跋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要随着拓片的空白随机应变,但有一个原则:不要破坏整体的协调。北京金石界九喜老师的文章中说到:题跋的位置、佈局也有一条潜规则:不能喧宾夺主。附骥于拓本周围的题跋内容,无论如何都不该去抢读者的眼球,我想这也是对数千年前先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一种敬畏。所以我的做法是把自己的题跋写在离拓片主体一定距离的地方,一来如九喜老师所言,突出拓片主体;二来万一写错了,把自己的文字裁了,拓片仍不失完整性。当然另纸题跋也是一个好办法,最起码比较稳妥,可以多次尝试。但一个问题,要找到跟拓片用纸相类的纸张不容易,而且如果没有后期的装裱合成一体,恐怕赏玩时也不是很方便。
北魏郭伏安造像 68×68cm
跋1:若得见于佛,除灭一切苦,能入诸如来,大智之境界;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华严经偈颂以题北魏郭伏安造像墨本。培养。
跋2:北魏延昌二年郭伏安造像出于陕西长武丁家乡,与之同出者有造像凡廿四件,今皆藏于长武县博物馆。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其旨自在求福田利益,或愿生者长命富贵,或祈亡者往生极乐。王昶言:其祈祷之词,上及国家,下及父子,以至来生,愿望甚赊。又言其幸生畏死,伤乱离而想太平,迫于不得已,而不暇计其妄诞者;仁人君子阅此,所当恻然念之,不应遽为斥詈也。时在佛历二五五九年元月,林培养记于伴月斋。
(四)其它问题。
1.心态。题跋,就是跟古人或古物的一个对话,所以心态应该是谦恭的而不是张扬的。这点我觉得很重要,唯其如此,才能看到古物的的雅韵。
汉见日之光若月之明所言必当镜 35×55cm
菱花曾照美人妆,幽湅三商绝技芳。曲直方圆多变态,入书入印自登堂。
铜镜始见于齐家文化,后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其铭文纹饰因时而异各见其美而芬芳于世。岁次甲午季秋,林培养记并书。
2.用墨。拓片的用纸侧重于拓的角度,比如纸的韧性,所以对书写者来说就增加了不确定性。我觉得用墨上可以浓些,免得渗化过多。我做法是:墨汁先倒进砚台,自然风干一会儿,然后再手工磨墨。也有用朱砂题跋的,但题墓志拓片可能好些,其他的有时会感觉比较艳,如果字又不太好,更为剌眼。
汉家富昌十三字砖 85×40cm
此家富昌十三字砖近年新出,据言出自山西夏县禹王城旧址,现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砖铭曰:家富昌,田大得谷,后世长乐未央,亦祈祷之词也。田大得谷,祈岁宜年,其意与十六字砖之岁登成熟同。
砖文作篆而存隶意,方整而见圆活。昔杨守敬评琅琊石刻称其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以之论是砖不亦宜乎?又汉刻稀若星凤,此虽为砖铭而气度恢宏,以石刻视之何如?甲午冬,培养记。
3.书体。书体最好是正书,小行书、小楷书最好。尽量不要在拓片上龙飞凤舞。您就是看到好东西,手舞足蹈了,也要在退潮后题写。鲁迅先生谈做诗时说到:我以为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用它来说题跋也是很妥当的。
在请教息见堂主人熊长云博士时,熊博士说,题跋基本是文史考据、书法、文采的全面上阵,且是短板效应。所以这只能靠时间用文火慢慢熬,急不了的。小伙伴们一起慢慢学吧。
汉长宫灯 136×34cm
清陈簠斋曾藏汉桂宫灯、池阳宫灯,以全形拓之,开一代风气,并著《汉灯考记》传世。今星汉斋以所藏汉长宫灯,拟簠斋法为之。是灯阳文铸铭长宫二字,为汉灯中仅见,史籍无记,或为长乐宫、长杨宫之省称,为官造无疑,殊为珍罕。铭文舒展硕大,金文少见也。乙未仲春,培养书。
林培养 1971年8月出生,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学教师。作品曾入展全国正书展等各级展览。曾获泉州市人民政府刺桐文艺奖。个人作品集《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囗 摄影:刘才能 赵剑王 编辑:陈舒婷
囗 桑莲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浏览更便捷,关注【桑莲居艺术馆】微信公众平台,进入桑莲居手机版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