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鹏飞
与泉州林培养兄至今缘吝一面,关注他的书法却有好多年了。第一次邂逅是在新浪博客中,已不记得是什么机缘,偶然看到一幅小楷立轴,是那种窄窄的小琴条,抄录了纳兰性德的几首小令,形式、内容和书法都清雅得一塌糊涂,不禁为之心动,看署款正是林培养,于是就牢牢记住了这个有些独特的名字。此后就会不时地到他的博园中漫步流连,断断续续看到培养兄更多作品,也对他那沉静秀雅的书风印象更为深刻。我曾试图“人肉”一下这位仁兄,却发现浩浩网界关于他的文字竟然吝惜到近乎没有;我也曾和多位福州书画界的朋友打听这位书家,都说知道却没有交往。于是我猜想这一定是位人如其字、冷艳绝俗的清高之士。加上我自己一贯的疏懒和碌碌,于是断了攀识的念头。只悄悄地加了关注、加了好友,依然不时地去浏览他新贴出的书法和文字。
月前忽然收到培养兄博客私信,索要地址并赐下宝墨一帧,真个是大喜过望!这是一帧他近年来比较着力探索的拓片题跋,捧读在手,是我与培养兄书法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喜之余,禁不住想摇旗呐喊一番,为沉潜低调的培养兄说几句外行话。培养兄的书法初看仿佛平淡无奇,整洁美观,中规中矩。然而,细细观赏,却颇耐品味。这与当下书坛那些一味出奇求怪、追求展厅效果的书家恰恰相反,培养兄是在老老实实地书写,是在追求有内容有内涵的书写,窃以为,某种意义上,这是对中国书法文人书写传统的回归。
什么是文人书写传统呢?这自然就牵涉到中国书法的源流和标准问题,这是个复杂而争论未休的议题,大而化之,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是由延绵数千年的历代文人士大夫逐步确立起来的。世界上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国家,像中国那样重视书写、重视书写的法度,当然,恐怕也只有汉字书写可以成为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形式,(韩国和日本的书法和书道理所当然可归入汉字书写之列),甚至被推为“中国艺术之极则”,理论之完备、作品之浩瀚也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任何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中国书法历来就有“学者字”与“匠人字”之分,到了晚近又出现了单纯以书法为职业的“书家字”。匠人字之没有地位和不受重视显而易见,历朝历代的民间书写当归入此列,诸如道士之符咒、工匠之抄录,粗通笔墨的民间书记员,等等。匠人字当然也不乏生动有趣,甚至妙造天成者,如经生字,从中大可汲取营养,此不多论。文人士大夫的书写实践和书学理念历来被尊为中国书法的正脉,从笔阵图、笔势论,到书谱、书品,从平复帖、出师颂到急就章,从兰亭序、十七帖,到祭侄文稿,……这些文人学者提出或记录的书学理论,创作、传承、沉淀的经典作品,影响深远,陈陈相因、不断累积地塑造了中国人的书学观念,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书学谱系。文人书写的最大特征是不单重视怎么写,更为重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至于现代中国将书法理论与创作上升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以写字为能的职业书写者,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当然,还有一些人是游走于或摇摆于这三者之间的。这是非常粗线条的也是非专业的分类,书生无意于给出这些概念严格的定义,更无意于在这篇小文中作深入细致的辨析。知者当可会心一笑。
放眼当下书坛,写得漂亮的书家不计其数,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来说,达到甚至超越古代书家平均水平的大有人在。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书家止于把字写得漂亮,片面理解和追求作品的构成、形式和效果,往往忽视作品内在品质。这其中也不乏气势如虹夺人眼目的名家,但更多出奇搞怪吸引眼球的恶手。很多书家的作品,初看有模有样非常唬人,细看之下则空空洞洞趣味了无。那么,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是禁得起细品慢赏的呢?我想不外乎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掌握了基本的书写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书写技能,书写技术过关,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是书法有别于一般书写的本质性要求;二是书写内容切题,形式与内容统一,举凡传世名家巨迹,无一例外在内容上都有其原创性,而且很多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右军兰亭,鲁公文稿,东坡赤壁,南阳诗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当下这样仅仅凭着抄写前人诗词名句就能成为书法名家,放到过去,实在是无法想象的笑话。今天很多所谓名家书写的唐诗宋词或许(确实)可以换取许多银子,但是,若想跻身书法史谱系中,只能是黄粱一梦了。第三,好的书法作品是有个性有感情有境界的,是能够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这个标准涉及到美学中主体与客体之互动关系,当然更复杂些,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只好打住。
有了上述这些浅议、谬论,再来欣赏评价培养兄的书法,也就容易了。首先,培养兄书法植根于传统,承接魏晋文人雅书传统之余脉,从钟繇入,又从钟繇出,一入一出之间已成自家面目。简而言之,培养兄的书写技法是过关的,是超乎古代书家平均线之上的;其书法风格整齐而不刻板,统一却能生动,这是成熟的标志;其书写内容是有文人传统的,每一题跋,均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既能切合对象,亦能自舒心机,于是可读、耐读。没有见过培养兄的榜书大字,不敢妄评,仅就其小楷和小行书而言,在书生有限的视野内,当下中国书坛能到如此水准的还是有一批的。如果同时考量学识修养和读书作文的功夫,就不多了。众所周知,题跋更难于一般的书写。如北大才子熊长云兄所言:“题跋基本是文史考据、书法、文采的全面上阵,且是短板效应”,此诚为知者之言。从近年所见不多的碑拓、典籍、器物和书画的题跋来看,当代书坛许多所谓名家的题跋大都是拿不出手的,或者直说是不及格。真正能够入书生浊眼并为书生所景仰敬佩者更稀,培养兄就是这不多的几位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当培养兄希望我能随便写几句的时候,我欣然应命。虽然深知人微言轻,深知言多必失,仍不惜借培养兄的酒杯,浇一浇自家胸中块垒。不知玉吅、九喜、长云诸兄以为如何?
(杜鹏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展
2015.5.18-24 泉州桑莲居艺术馆
北魏正始元年造像
尺寸:20×68cm
释文:北魏正始元年造像出土于西安南郊。造像雄健朴厚,刀法明快,寓巧于拙。题记整齐中寓变化,方正中藏奇拙,别有风味在焉。康南海所谓: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岩,拙厚中皆有异态,此之谓欤?培养记。
北魏始光三年佛背光造像
尺寸:45×68cm
释文:北魏始光三年佛背光造像,此像出于西安大雁塔附近,现藏于西安博物院。造像分四栏,以减地之法刻就。
造像题记为:始光三年,弟子赵忠信、公孙祖为施药善愿,造药师佛菩萨一塸、弥勒一生佛, 赵合家供奉。岁乙未孟春,培养记。
北魏刘元秀造像
尺寸:68×68cm
释文:我今礼赞诸如来,悲智法水净尘埃,五浊众生令离垢,度化功德深如海。以浴佛偈题北魏太和三年刘元秀造像墨本。
北魏太和三年刘元秀造像近出于陕西长武,与之同出者有造像凡廿四尊,皆藏于长武县博物馆。此像为背龛式,主尊法相庄严、灵秀无尽,无尽敬仰。纹饰精美有序,洵为无上妙品。题记可识者为:太和廿三年九(月)廿五日,清信士刘元秀为眷蜀造石像一伛(躯),愿富洛善家常相保首(守),所求如意。或有出入,俟他日见真石再作定论可也。岁次乙未孟春,林培养记。
北魏郭伏安造像
尺寸:68×68cm
释文:若得见于佛,除灭一切苦,能入诸如来,大智之境界;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华严经偈颂以题北魏郭伏安造像墨本。
北魏延昌二年郭伏安造像出于陕西长武丁家乡,与之同出者有造像凡廿四件,今皆藏于长武县博物馆。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其旨自在求福田利益,或愿生者长命富贵,或祈亡者往生极乐。王昶言:其祈祷之词,上及国家,下及父子,以至来生,愿望甚赊。又言其幸生畏死,伤乱离而想太平,迫于不得已,而不暇计其妄诞者;仁人君子阅此,所当恻然念之,不应遽为斥詈也。时在佛历二五五九年元月,林培养记于伴月斋。
北魏景明元年毛阳造像
尺寸:68×138cm
释文:常为诸佛所护念,当净其意如虚空。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颂弘一法题集句。
北魏景明元年毛阳造像,陕西长武所出。通高七十七厘米,宽三十七厘米。北魏造像以繁复为美,若主尊、胁侍、双龙、飞天、坐佛等集于一像而能精美有序,此像亦如此。惟主尊头部残泐,是为憾事,尚俟他日倩高手颖补之。龛下有供养人像及名,依稀可见:右男毛阳囗囗郭后进,左为女库白囗题记右为景明元年四月廿六日造。左为阳息为家口大小囗囗石像,亦有残泐,然以刀代笔,亦稚拙可爱。时在乙未孟春,林培养观识。
北魏延昌二年比丘僧法慧造像
尺寸:68×68cm
释文:北魏延昌二年比丘僧法慧造像
此像为背龛式,主尊端坐其中,面部虽残而安祥依然可见。龛周复饰以双龙、忍冬、飞天、坐佛等,繁复有序。龛下为供养人像及姓名,首排居中着佛装者即为比丘僧法慧。两侧亦有供养人像与题记,曰:大魏延昌二年岁在癸巳十月壬(午)朔廿二日造。岁次乙未孟春,培养记。
此造像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出土于陕西长武。
1971年8月出生,泉州南安人。文化学者,收藏家,专注于金石学研究,现任教于南安五 星中学。作品曾入展全国正书展等各级展览。曾获泉州市人民政府刺桐文艺奖。
近年来,林培养潜心拓片题跋,所作题跋典雅秀逸,形式多样,简明通畅,开合有度。著名学者鲁九喜曾盛赞其题跋为“浮嚣世界的一缕清风”。2014年出版个人作品集《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
① 桑莲居艺术馆内观展,节假日不休。开馆时间:09:00-20:00。可乘坐 10路、203路、25路、28路、7路、32路、17路、K502路(原13路)到东湖影院站,步行即可到达。
② 线上观展,24小时有约。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桑莲居微站-在线展览】,第一时间让您一览全局,饱飨大餐。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将每日定期推出【微展】系列,静心观展,点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