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纤秾)

发布日期:2017-01-13      来源:《近代书林品藻录》      作者:王家葵       浏览次数:4151
核心提示: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之三:张宗祥、沈尹默、溥儒、潘伯鹰、白蕉。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3 纤秾

 

/

 

纤秾



纤者细微,秾则润厚,习二王书者能臻此境界,便称高手。以次五人皆是近世帖学第一流人物,毕竟时代局限,功夫徘徊元明之间,未能与古为新。张冷僧近鲜于困学,静穆沉雄而输于韵;沈尹老比文徵仲,虽苦心孤诣于大王之法,而灵气未充;溥王孙如董思翁,淡远清疏,然功力略薄;潘伯鹰如祝京兆,一味苦学,终成刻鹄;何白蕉于帖领悟稍深,然所学不过明人小简,与晋人尺素,亦隔霄壤。

 

 

张宗祥(1882-1965)

 

 

  “我欲师晋人,晋帖钩摹神已损。我欲师宋人,宋贤规范去晋远。平生自诩有墨缘,真迹八千曾披看。虽为写经少名手,楷法端妍亦强半。其中六卷最名高,二为东晋四六朝。用墨之浓若点漆,运笔之快如挥刀。乃知魏晋各名帖,自上石后存皮毛。况历宋明将千纪,翻刻纷纭不可记。裹锋滞笔类冻蝇,百字难存一字意。会心墨迹苦追求,戎路数行差有致。宋人学晋米太奇,纵横突过王献之,可惜不能作楷字。东坡居士能书碑,执笔过低亦憾事,墨肥肉重非我师。君谟拘谨山谷怪,蔡京墨妙人品卑。风子韭花成绝响,宋人风尚从可知。我言学书如练卒,须择一家致精力。倘然基本未能坚,乌合万人难部勒。宋疏晋远两难宗,稽首唐贤求一得。晋书最盛贞观初,则天继集王家书。万岁通天渺不见,兰亭犹有千本摹。欧褚虞颜各树帜,若求笔法承规模。况有雄深北海李,遥遥千载踵王起。神龙巨象思翁评,何处能容赵承旨。入晋之室唐为堂,六朝名迹供参详。用力能匀用笔快。贡君一语君莫忘。”此张冷僧论书长歌,甲辰(1964)写付弟子宣大庆者,翁毕生书学精髓悉在兹矣。

 

张宗祥论书绝句b 缩图
image005 副本
张宗祥论书绝句

 

  冷僧勤于笔札,终身不辍,手自钞校古籍善本近万卷,因筑手抄六千卷楼贮之。先后任京师图书馆主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又继马叔平长西泠印社,主持抄配文澜阁《四库全书》,沾概两浙学子。冷僧于书法坚守李北海,上追王右军,从六朝写经悟得昔贤运笔之法,下笔迅疾,一日可得万六千言。唯其行笔稍急,线条不免偏枯,大字略显单薄,终不敌赵松雪学李之醇厚温雅也。

 

赞曰:

典书柱下,长社西泠。

神契北海龙象,意接山阴兰亭。

超然象外,出窈入冥。

3-1-4张宗祥行书四屏 缩图.jpg

张宗祥行书四屏

 

张宗祥书江心寺诗碑b 缩图
张宗祥书江心寺诗碑a 缩图
张宗祥书江心寺诗碑

 

 

沈尹默(1883-1971)

 

 

  黄山谷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因知二王书法精髓在精神气质,而不在点画波折。习王有成,关键是先天灵气充沛,意与古会,此断非后天力学勤奋所能补救者。沈秋明之学王羲之,正与文衡山同病。衡山少拙于书,乃刻意临习,日课永师千字文数本,略见规模,后用意集王圣教序,亦步亦趋,终身无稍逾越。文衡山虽享大名于当时,年代稍远,则不免为人诟病。项穆《书法雅言》云:“徵仲学比子昂,资甚不逮,笔气生尖,殊乏韵致。”沈秋明去世不过三十年,亦屡见谤议之辞,良有已也。

 

3-2-3沈尹默临兰亭c 缩图.jpg
3-2-3沈尹默临兰亭a 缩图
沈尹默临兰亭

 

  秋明学书由黄自元太史九成宫发蒙,后改习叶刻耕霞溪馆法帖,并是干禄字体。二十五岁识陈仲甫,仲甫谓:“君诗好而字俗,其俗在骨。”乃幡然悔悟,依包安吴法遍临碑帖。中年皈依二王,以兰亭为日课,至老未辍。秋明于书功力不可谓不深,而天机较浅,更兼初学便染俗体,正譬如印人从飞鸿堂入门,后虽以汉印矫之,荒伧之气终不能掩饰。观其所作篆隶及北碑体真书,便知所言不虚。

 

3-2-4沈尹默临王帖a 缩图

沈尹默临王帖

 

  以沈秋明比拟文衡山并无贬损之意,论艺纵横各有标准,其说已详《点将录》中。文衡山在日,又何尝不是第一流人物,而纵看千年书史,成就亦觉平平。秋明翁立足二十世纪书林,举为王派坫坛主席者,吾无间言。至于发明执笔法度,撰《二王书法管窥》,创立书法研究会,逆清末民国以来尊碑风气而提倡帖学,真无愧山阴大功臣。然衡以历代王系嫡传,毕竟未能超迈。一艺之成,岂易言哉。沈尹默印章.jpg

 

赞曰:

搦管堂堂气度,诲人蔼蔼春风。

书灯一焰得续,何惭二王正宗。

擫拓使转,写尽纤秾。

3-2-6沈尹默书积玉 缩图.jpg

沈尹默书积玉

 

 

溥儒(1887-1963)

 

 

  溥王孙虽是皇室近支,冠龄即负笈欧罗巴,获柏林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返国尽废所学,潜心艺文,精擅六法,当时与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誉。王孙才思便给,于书法尤自负,自评学问第一,诗赋第二,书法第三,绘事第四。

 

3-3-1溥儒行书对联 缩图

溥儒行书对联

 

  元明清三代三文敏,赵松雪、董香光、张得天皆是二王嫡派。赵松雪已将二王书法发挥至极,后人再难有变化余地。董香光心气甚高,不欲为松雪翁所笼罩,乃以生淡纠之,气韵虽长,毕竟腕底力弱,终不免凋疏之弊,比其晚年始悟赵之不可企及。至于张得天,欲由董赵而上溯二王,已近缘木求鱼。溥王孙更欲由张董而求王法,是真取法乎下者也。王孙真书法乳诒晋斋,未得欧体之险峻峭拔,而寒俭过之,故其行书、真楷,置不论可也。溥王孙过人之处全在小草,清新妍雅,超迈时流。启元白与王孙既是同宗,心畬嫡母赫舍里福晋为元白祖母之胞姊,故颇多过从。顷见元白跋心畬草书五言诗卷,其略云:“公中岁好草书,临石刻书谱不契,旁涉诸家。得墨妙轩帖有署过庭款字之草书千文,盖宋人王逸老书,龙蛇飞舞,固妙迹也,草法于是大进。后得见书谱墨迹,语功云:书谱实多章草笔势,石刻中所不能见。公书至此又一境矣。邸中旧藏晋唐法书剧迹本富,而怀素苦筍帖尤资草圣之助。尝手自双钩入石,又复响搨数本,足徵寝馈之深。公饶膂力,能挽强弓,故腕力过人。唯捉笔太紧,管近掌心,且运转迅疾,当波磔急收处,有时毫已离纸,而执笔凌空犹作振抖余势,观者惊奇而笑,公亦举首相视,开口一笑焉。”溥儒印章

 

赞曰:

多闻博识,妙极璇玑。

深心寄托毫素,秋英淡尽芳菲。

哀哀王孙,谁赋采薇。

3-3-4溥儒草书诗轴 缩图

溥儒草书诗轴

 

3-3-3溥儒楷书金刚经b 缩图

溥儒楷书金刚经

 

 

潘伯鹰(1903-1966)

 

 

  文待诏为人平易,祝京兆则倨傲无比。时人论帖学,沈秋明与潘凫公并称。沈蔼蔼谦谦,虽不相识者,有问必答,索书必允。潘孤高不群,客厅张字幅云:“不读五千卷书者不得入此室。”二人正堪文祝之比。亦如文祝之相互服膺,潘之于沈,景仰有加。潘凫公《奉赠沈参议》诗云:“我曾粗习龙藏寺,因识河南所结字。倪宽赞近八分书,此老笔端思立异。幽居不睹江与岷,秃毫守黑忘訚訚。若从规矩求变化,吾腕有鬼终难驯。沈公善书四十载,落笔渊源察都在。过江风味北朝神,以帖溶碑如汇海。平生劣解轻公卿,作诗亦不期人惊。愿从分取元和脚,游戏千秋寂寞名。”潘行辈虽居沈之亚,而功力实相颉抗,皆是熟然后能巧者。

 

3-4-1潘伯鹰临丧乱帖 缩图

潘伯鹰临丧乱帖

 

  潘凫公性格虽然狷狂,作字却一笔不肯苟且。其专意书法乃在三十岁后,潜心帖学之真行草三体,绝无旁鹜。真书专守褚登善伊阙碑、孟法师碑;草书出入十七帖及书谱;行书自兰亭而下,直至松雪、伯机尽皆取法。著《中国书法简论》,颇多精辟之见。如谓明代书家不论声名之大小,写字皆能有趣味,而明人好名,人人皆欲作大师,往往在字形上出奇,以求与众不同,遂堕野狐,虽正人君子亦不免此弊,故明代缺乏能提挈时代之大师。移此论形容当今书坛,亦堪发人深省。

 

潘伯鹰临蔡襄帖.jpg

潘伯鹰临蔡襄帖

 

  凫公于文房用具备极考究,惯用短颖硬毫,间用茅龙或竹笔作字,亦多奇趣,唯力抵长锋羊毫。墨必自磨,不假手于人,恒咏赵松雪“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句自娱。印章尤为讲究,多出名家之手,最喜用乔大壮、蒋峻斋师弟所镌者,谓能与己书相匹俦。潘伯鹰印章

 

赞曰:

帖学一脉,羲献流风。

深入河南堂奥,更从宋元折衷。

疏密有体,纤秾厥中。

3-4-9潘伯鹰行书四屏a 缩图

潘伯鹰行书四屏(选二

 

3-4-6潘伯鹰临大字阴符经 缩图

潘伯鹰临大字阴符经

 

 

白蕉(1907-1969)

 

 

  《点将录》论何白蕉有句“云间高艺书为最,帖学功臣共沈潘”。三人皆是帖学正宗,而风格各异。沈秋明字最有庙堂气象,如君人南面;潘凫公字仪态严庄,如朝臣站班;何白蕉字疏淡萧散,如山野逸民。时代不同,审美观念有别。治世人心安定,故中正和平之作易为主政者提倡,乱世人心悸躁,散淡之作有除烦清心之妙。此所以时议重弘一、啬庵、白蕉,而轻沈、潘也。

 

  白蕉亦是帖学卫道者,曾作《书法十讲》,专谈二王一系真书,谓“真书不佳,行草皆不能妙”。陈兼与有诗赞之:“十讲书成惊俗夫,有如灌顶得醍醐。不离楷正宜嫥谨,艺苑中称一董狐。”白蕉书法之异于沈、潘者,最在精神气质之不同凡流。施蛰存《木蕉堂法帖跋》论之最确:“诸公笔墨俱自名世,窃以吾乡复翁(白蕉)为尤善,盖其学养在苏米间,气质承魏晋后,故能自别于时流耳。”

 

3-5-2白蕉信札 缩图

白蕉信札

 

  白蕉晚境坎坷,1957年成为“右派”,“文化革命”备受摧残,卒后作品散佚。比来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其兰题杂存长卷,所记皆平昔写兰心得。不特书法“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沙孟海语),其文辞隽永,活泼生气亦跃然纸上。“花易叶难,笔易墨难,形易韵难,势易时难。势在不疾而速则得笔,时在不湿而润则得墨,形在无意矜持而姿态横生则韵全。”所述虽是画兰心得,书法亦当如之。又为老友邓粪翁写兰,题句云:“白云先生者,天台紫真也。其人殆方外有道之士,以右军而传,又岂意千载之下为足下追索耶。”语气调侃而自矜。白蕉印章

 

赞曰:

云间高士,命遘阳九。

仇纸恩墨,纵意诗酒。

钟王为师,苏米为友。

精神所寄,隋前汉后。

3-5-1白蕉信札 缩图

白蕉信札

 

3-5-3白蕉集宋词联 缩图

白蕉集宋词联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厅二维码(微)2016.7.12.png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