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在线展览 » 王乃钦诗书作品展
 

王乃钦诗书作品展

发布日期:2015-03-31      浏览次数:31987
王乃钦诗书作品集2
 

《王乃钦诗书作品集》自序

  我对中国书法的钟爱缘于孩提时对中国汉字的敬畏、少年时代对汉字的恭敬。
  中国汉字奥妙神奇,她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又是最难学的文字,但又是学的人最多的文字。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智商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说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正是由于有这种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书写载体汉字,才使得中国书法经久不衰,弥久常新。
  中国书法永远也脱不开汉字的造型。中国书法借汉字以抒情达性,可以至简至繁地表达书法家内心的无尽的遐思,并通过其与读者共鸣,达到美的共识。
  “士”在古代,大约是读书人的意思,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书法上所说的“士气”,就是说笔底要有“书卷气”,有知识含金量。“书虽小技,与性道通。”上天所赋予的美德谓之性,遵循上天所赋予的“性”谓之道。通过中国书法可揭示天地万物的无穷意蕴。
  余性驽钝,未能博宗,但求覃思。
  学书四五十载,略有体会。

   一、书法须追本溯源。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开宗明义:“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又说:“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所有事也。”无论何书何体,皆得有根巨。否则如浮萍,如无根之苗。所谓植根传统是也。书虽历千百年衍变,面貌可变,然血脉精神不能变。形式体貌再新奇怪异,让人一望便可知其所从何出,则为本、为源也。此本、源即古也。古即传统,又分为传统的书法与书法的传统,二者既分又合,皆为历代审美观念的积淀。一为传统,便不可切断,不仅要传承,更要光扬、发展,乃至开新。
 
  二、书法的境界、格调。
古人论书最重一“韵”字,“韵”从何来,从境界格调中来。故刘熙载将“高韵、深情、坚质、浩气”视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境界高,则格自高。格高则字外有字,味之不尽。一切皆在于除俗。故黄山谷云:“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
  常言笔力即骨力,故“学书重骨不重姿”。虞世南在《笔髓论》里说:“众妙攸归,务存骨气。”强其骨是书之首务。有骨气方能竖起脊梁,立定脚跟。若媚态作秀,涂脂傅粉,则落入簪花格,真气然。
  书法中美的属性很多,我追求古、拙、新、奇。偏爱稚拙天真,使笔好浑厚瘦劲,内敛灵动;形貌喜憨态朴厚,意境重空灵虚和。正如明•湛若水所说:“……故人之于斯文也,不难于文而难于质,不难于华而难于朴,不难于巧而难于拙。”(《元次山集序》)
 
  三、形、笔、势、气四者之关系。
常言形由势出,势从笔生。任何造型,皆由笔势产生;任何笔势,皆由气之驱使。“夫文以理为主,必气以充之,然后振励而不  ;字以规矩为主,必气以驭之,然后豪迈而不萎。”(明•陈敬宗《题米芾遗墨》)。元气、真气、正气、浩气,当为主宰。一切俗气,皆因油、滑、飘、轻、软所致。早在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诠言训》就说过:“为文要去昏气、矜气、伧气……,为文要有生气、浑厚之气、俊爽之气。”所以中国诗、书、画皆贬斥俗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脂粉气。
  评价一件作品,褒者常说:“天地一团气”、“元气淋漓”、“真气弥冲”、“笔所未到气已吞。”足见气之重要。故宁可失其形,不可失其笔;宁可失其笔,不可失其势;宁可失其势,不可失其气。
  生活中常议论某人得意忘形,其实作书若能做到“忘形得意,遗貌取神”,则已臻妙境了。
 
  四、书家须自立门户,自成体例。
  任何艺术,高标准的要求都是要有不可替代性。但不能无中生有,不能欺世盗名。要能熔铸古人,摄古人之神入自己胸中,将至情至性表于笔墨之外。很早的时候,北齐魏收在《魏书•祖莹传》里就说过:“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黄庭坚也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见王构《修辞鉴衡》)。元好问说得更彻底:“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论诗三十首》之一句)。当下是不要跟风,不要随波逐流。所谓张扬个性,应出自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解和艺术感受。时下书坛千人一面随风转太普遍了。
  每个人学书的过程,都是不尽相同的,但眼界、眼光、眼力都同样是需要的。眼界要宽,眼光要高,眼力要深透。我们常批评某人“眼高手低”,其实学书过程中若能做到提升式的“眼高手低”,则书法有望渐入佳境。清•黄之云在《野鸿诗的》中说:“眼不高,不能越众;气不充,不能作势;胆不大,不能驰骋;心不死,不能入木。此四者,作诗之大旨也。”学书也如斯。
   清初文人画家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里说过:“笔墨一道,用意为尚。而意之所至,一点精神在微茫些子间。”这“一点精神”传达的就是情感的真诚、生命的意识和宇宙的意蕴。“意”之所云,说得简单,但又极难触摸。常言书意、诗意,说的都是艺术之美,也即天地之美,无言之美。如曾国藩说:“作书之道,寓沉雄于静穆之中,乃有别味。”此所谓“别味”,实乃书意。
   通俗地讲,中国书法应具备三个层次:一、文字的书写。二、文字的美化与加工。三、表达深一层次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缺少任何一个层次和达不到第三个层次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书法艺术。
   世间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东西,任何艺术的审美属性都是带有倾向性的。所谓取而成之,是也。故就我的学书体验,认为学书须经过五个阶段:即取、炼、归、脱、成。如《大学•经文章》所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取”,即常说的取法,也可说是师法或师承。首先是眼界要高,目标要高,但又必须随性相近,强为则不达。同是经典,又有高下之分,古近之别,帖与碑之别,名作与无名作(如笼统说的“民间书法”)之别。
   “炼”,即锤炼、陶铸、历练。是漫长而无休止的。真正的书法家,必须具备三方面优势:一是功夫,二是学养,三是才情。而三者又须统摄于正心。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归”,即“止于至善”,当然是一种理想境界。落实到书法上,即艺术趣尚和审美指向,各个人追求的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如“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一种指归,“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是一种指归。司空图在《诗品》中列出二十四种风格,书法艺术同样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格。如:古、拙、重、野、厚、新、奇等;如雄强、浑厚、平淡、流丽、飘逸、空灵等;如萧疏简远、野逸清新、稚拙天真、浑厚华滋等。当然各种风格之间又不是绝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兼容、相互融会的,但都是有所偏重的,这就是一种“归”。
“脱”,可理解为脱胎换骨,也可理解为避俗、脱俗。其过程同样是漫长的。常言“十分学问七分抛”,无所舍则无所得,无所抛则无所取。如元好问所云:“豪华落尽见真淳”。
  “成”,即每个书家最终能达到的层次、品位和境界,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以上是我对学习中国书法的一些粗略认识。总之,我较重视艺术的总体修养和艺术风格的锤炼。其中书法的诗意是我侧重的部分。因此在这一集子里我撷取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楹联,并附上创作随笔,用以阐述我对诗词楹联创作的理解,以祈真实地示现在读者面前,并望同道方家斫正。
 
                                  公元二〇一二年五月一日于泉州六柳斋王乃钦

20140225_182102副本

  王乃钦,号六柳斋主,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人氏。一九六六年毕业于惠南中学,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问、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委。
  书法作品曾两次蝉联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各重大书法展览,入选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二回中日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日自作诗书交流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参加全国第三届书学讨论会,书法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全国性书法刊物及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底同泉州市市长赴日本学术访问。一九八七年被上海《书法》杂志“书苑撷英”评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一九九四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书法》、《书画艺术》、《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均有专题介绍。
  作品刻入黄河碑林等国内大型碑林,并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入选《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古今书家辞典》及《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几十种图书。长期从事格律诗词创作,著有《王乃钦诗书作品集》(两部)、《王乃钦诗笺》、《王乃钦楹联书法作品集》。
  雅擅多种书体,宗法汉魏晋唐神韵,而能自出机杼,灵动雅逸,自然朴拙,气格超迈,骨力充盈,为识者所重。


 

联系我们  桑莲居 

收藏热线: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展览接洽:15060812585(柯小姐)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 桑莲居艺术馆
指纹二维码


[收起]
 
自作词《浪淘沙·咏洛阳桥》
尺寸: 138×68cm
详情: 释文:
  古渡架长虹,海落西东,雄关泽国势凌空。千顷翠涛开玉鉴,荡溢心胸。野火渐烧枫,装点群峰,远烟入望雨苍濛。最好洛江都作酒,醉煞诗翁。辛亥秋日漫游洛阳桥,其时正当满潮,雨色空濛,更兼枫叶如丹,目而有赋,调寄浪淘沙。六柳斋主王乃钦。

创作随笔:
  三十一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一年,我还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读书,黄拔荆教授为七七级、七八级两届中文系学生开设宋词欣赏选修课。期中曾以“秋思”为限,命填小令一首。我即以家乡洛阳桥为题,填写了这首浪淘沙。这是我平生学填的第一首词。不想竟受到拔荆老师的赞赏和鼓励。评语为:“一出手便不凡,可见已谙此道,他日若当悉力砥砺,定为词坛射雕手。”并定为此次作业的压卷之作。这件事让我终生不忘。
  记得当时学填这首词时,写到最后两句,冥思苦想,怎么也无法收拾。上当代文学课时,我故意坐在最后一排,目的是想走神移情别思,真的没想到一节课才上到一半,最后两句就想出来了。到现在还有朋友夸我这两句写得好。殊不知我当时是酒瘾发作又没钱沽酒,故有此等语。
  今以半篆半隶,不篆不隶写出,已没有当年的“痴心妄想”和狂情,徒留一点回忆而已。
自撰 极目置身七言联
尺寸: 137×31cm×2
详情: 释文:
  极目峰颠横紫翠;置身天际拏虚空。辛巳年孟夏,题仙公山朝天阁,六柳斋主王乃钦。

创作随笔:
  此联刊刻于泉州仙公山之朝天阁大门,当时以行楷书写,今以隶体书之,选用深色仿古宣。凌空取势,线条质直崚嶒,骨力较洞达,有险劲之意。似与联文相融合,此联后来扩成一首七言律诗:径斜势险访仙翁,始识仙山造化功。极目峰巅横紫翠,置身天际挐虚空。轻飘疑在青霄上,回转迳留幽壑中。一瓣心香酬夙愿,几行文字慰中衷。
自撰 流水怀人七言联
尺寸: 138×37cm×2
详情: 释文:
  流水春山花发处;怀人诗思燕来时。王乃钦撰并书。

创作随笔:
  此写大自然生生不息之盎然生机及物我契合之情景,是流水对,求轻松自如,不沾不滞。书法布白求疏朗含蓄,笔法较内敛,意境求空灵虚和。
自撰 灯红饭淡十一言联
尺寸: 138×37cm×2
详情: 释文:
  灯红酒绿,闹时转觉静时福;
  饭淡茶粗,忙处倍思独处闲。
  庚寅年初春,六柳斋主王乃钦撰并书。

创作随笔:
  此乃平素内省修为之语,因较理性,容易板滞。故以轻灵舒逸之笔写出,有稚拙天真之意,细雨轻风,迎面而来,正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虽说教,但亲和,谅诗朋艺友能哂纳之。
自作诗《威远楼参观梁披云先生诗书展》
尺寸: 176×48cm
详情: 释文:
  威远楼台作胜游,滃濛大气眼中收。昂藏瘦鹤迎风立,偃蹇寒松带雪遒。飞瀑行云窥动静,惊蛇骇兽识刚柔。漫言梁老生花笔,不道氤氲造化酬。旧作威远楼参观梁披云先生诗书展,辛卯年初夏,王乃钦重书。

创作随笔:
  十几年前,梁老披云先生在泉州威远楼举办他的诗书作品展,一时泉南名士雅会,观者如云。开幕式当天,在梁老先生创办的黎明大学召开展览座谈会。此诗便是当时的应景之作。记得当时泉州文坛名儒“泉州通”陈泗东也在场,正好坐在我对面。用钢笔在火柴盒背面写字,估计在打诗稿。平时类似这种场合,陈老先生必现场口占吟诗。我抢先诵读了这首诗,一直等到座谈会结束,还没看到陈老先生吟诗。会后我追问陈老先生:“今天怎么没看到您当场赋诗?”陈老苦笑着说:“好句都被您抢走了”。虽是调侃的话,听来却甚是快慰。因陈老不是随便夸人的,有老前辈的激励,后学当然高兴。
  这首七律,可当论书诗读。尤其是中间二联,三、四句既写梁老的书写风格,也写梁老的人品修养,五、六句既论书理,也写梁老对书法的彻悟。最后两句既写梁老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写时代造就了梁老。
自作诗《读弘一法师传》
尺寸: 176×48cm
详情: 释文:
  少年倜傥步盈盈,春柳茶花满座倾。画剧诗书称四绝,聪明睿智负三生。南宗说法经文阐,西竺依风芒履行。脱俗终怜名利弃,一轮圆月澄彻明。弘一大师乃近现代旷世之奇才,原姓李,名叔同,出家前曾在日本组织春柳剧社,男扮女装演茶花女。画剧诗书无所不通。辛卯桐月,王乃钦重书。

创作随笔:
  我向来对弘一大师敛衽无间言,神往而心仪,不只因为他是艺术全才、艺术天才,连同他的神话般的传奇色彩和他不可比拟的人格魅力,都是近现代任何艺术家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很难理解他的全部。他对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吸引力都是不尽相同的。我对他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虽然很难用理论去阐述他,但用诗句来描述。也不失为一种表达方式。起码能说出一种感觉,或留给人们一种想象。
  写这首诗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但现在读来仍然觉得有点新鲜。甚至自己也很难改动其中的字句,并不是说写得天机独到,而是说几十年对大师的景仰,始终没有改变。用常见的行草书重录,总觉得很难自然、自如。高山仰止,只有恭敬与敬佩地一笔一笔写出。
自作诗《念奴娇·华侨大学校庆三十周年》
尺寸: 176×29cm
详情: 释文:
  茱萸红实,似繁花锦簇。一天水碧,恰是新凉舒爽处。枫叶流丹彩溢,畔柳依依,轻烟细细,如许好风日。高朋佳客,沓来纷至咸集。卅载兴学二公,殷殷渥渥,伟绩丰功立。屯蹇中遭听鹤唳,老九令人寒慄。一旦云开,虹销雨霁, 科技骑鹏翼,读书声里,寻她花径阡陌。念奴娇•华侨大学校庆三十周年,王乃钦。

创作随笔:
  这是一首应制之作,却有真情实感,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一般知识分子的感受。一路写来,也较跌宕而顺畅。不容易得来的东西总感到是珍贵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重书这首词时,态度十分诚恳。
自撰 盆有景无七言联
尺寸: 137×31cm×2
详情: 释文:
  盆有方圆皆物态;景无大小即风光。题翥园盆景,时惟丙戌年梅月,王乃钦。

创作随笔:
  此为嵌字联,冠以“盆”、“景”二字,在深色仿古宣上挥洒,字形较夸张变形,线条追求浑厚、拙重,如野梅婆娑、老干新枝,别有一番风韵。联文述说物理,小中见大,为盆景园联,似亦切题。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