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在线展览 » 笔随心动——雪岛艺术展
 

笔随心动——雪岛艺术展

发布日期:2015-05-20      浏览次数:24075
《时有归牛浮鼻过》
 
 
 诗意的栖息
——解读雪岛国画作品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以为,诗意的栖息,是处于理想状态的一种自足,是心灵安逸的休息。
  只是现实是琐碎的,太多的东西让人追求,太多的欲望让人迷失,所以,现代人只能世俗地生活,盲目地栖息,生活在理想状态几近奢侈。然而,对于雪岛来说,却显得那么得天独厚。拥有一份收入比较丰厚,体面而休闲的工作,整日与笔墨、诗书为伴,看花开四季,云卷云舒,自然诗心荡漾,把内心的诗意化成一份追求,落诸笔墨,诗意的栖息在自己的尺牍案头间。
  或许,大家现在看到雪岛的艺术风貌,更多的是他那些清灵恬淡的花鸟画作品。然而从他的艺术经历来看,他所师从的两位导师,当今岭南画派扛鼎画家杨之光和台湾艺术大师刘国松,却并非花鸟画家,前者主要成就在人物画,而后者的山水画,掀起了中国现代水墨的改革运动。一般来说,追随名气大的导师,在艺术道路上亦步亦趋,虽在艺术成就上不如导师,但是成名成家亦非难事。之前的雪岛,专注于人物画,曾为国际名人画像,而今转身为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家,不能不说是他深度思考后的抉择,也是诗心之所往。
  所处的环境以及天性使然,雪岛不适合如刘国松般在艺术革新上大开大阖,而是另辟蹊径,从花鸟画中找到自己的艺术契机,进行“温和的反叛”。雪岛认为,创新,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相对于古人的优势,在题材、技法,和形式感上多下功夫。从题材来看,他选择了古人,以及今人所不太关注,或者认为不太好表现的如松果、狗尾巴草等寻常不起眼之物,工写结合,发掘它们不易觉察的结构和纹理之美,画面朦胧而空灵,传达了作者深度与幽微并重的艺术造诣。雪岛喜欢画小品,在他看来,“小品”不“小”。常常出现在他画面上孤枝、疏竹、莲蓬、芦花、小鸟、小虫,墙边的野花野草,都恰如其分的栖息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一叶而知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有限的笔墨中传达出无限的意境。雪岛追求形式之美,在众多以疏枝孤鸟为主角的小品中,他大胆借用国外现代平面构成的形式,引用被传统绘画所忌的横直线贯穿画面,枝干或孑然直立,或横空出世,或如宝剑出鞘,或如风摆杨柳,摇摇欲坠,一切皆由心起,境由心造。这种手法的运用,同样体现在他所画的多幅以荷为题的作品中。其《山月照秋林》以及获得大奖的《寒林》可以说是他在形式创新方面的代表作。前者纯以线条勾勒,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考验作者的笔墨功力,在形式上也突破前人的樊篱,获得了现代的审美意味。后者将传统花鸟画作局部的平面的饱满的处理,画面丰满、丰富、充实,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标准。虽然这种探索还没有完全脱离也不可能脱离古人的巢臼,但就推动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而言作了积极的试验。在中国画中,线条是最简练、概括的基本造型语言,中国历代名家的国画艺术,无不以各种线条的变幻组合和扩展延续而构成。雪岛长于用线,画中的线条由疏至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则平澹空灵,密则淳朴厚重,具有漆画的层次感和神秘感,从而创造出古朴高远的意境,传达作者“衰草连荒垒,寒林绕故关,平林添愁点”的游子乡情。
  看雪岛的花鸟画,如听鸟鸣山间,清泉石上。恬淡休闲,这何尝不是内心追求的一种外化,一种近乎于诗意的栖息。
  (黄文中—泉州师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收起]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览文摘
 
更多»推荐在线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