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 亚麻布 1989年
我个人对艺术是这么个看法,我认为艺术发展到近现代,它应该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载体。艺术它就是表现人的精神。我们不能说一个艺术无所谓。可以随便画。当然现在的潮流各种各样的,我觉得可以容许他们去探索。我也不去排斥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我自己对艺术怎么样,我就一定要坚定下去。艺术是允许互相来竞争的。以后大众会有选择,社会会有选择。
标签
永远的传奇 驰骋中西艺术的大家
中国新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立者
福建省艺术教育的开拓者
〔罗中立〕〔范迪安〕〔洪惠镇〕〔王戈〕
天地为境 人民为亲
文_王戈
— 中国新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立者!
— 福建省艺术教育的开拓者!
魏传义,1928年出生于四川省,1948年以全省第一名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省立艺术专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前身)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学任教。1955我国文化部与苏联达成协议由苏联委派,列宾美术学院,二次斯大林奖章获得者马克西莫夫教授来华,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研培训油画班。(简称马训班)
1955年中国文化部面向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美术工作者招生,计划向全国共招36名学员最后录取21名,魏传义通过统一考试被录取并选为该班常务班长。在为期三年的艰苦学习毕业后,他门各自回到单位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他们由此成为了新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1957年7月与马克西莫夫老师合影于西安机场
1958年马训班毕业时,28岁的魏传义意气风发的回到川美在校领导支持下组建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教研组(油画系前身)并担当起了教研室组主任一职,副主任张方震教研室主要骨干成员有:杜应藮、夏培耀、马一平、王大同、张升显他们都是四川美术学院教学的中坚力量。1977十年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油画教研组同仁们,他们䢌来了第一批77级学员。
1977年这第一批入学油画班学员们是怀着对振兴中国未来艺术理想在这里启航!魏传义以教研室主任的身份并兼任77级班主任一职,他制定了教学大纲带领着教研室全体教师向着他们定制的艺术道路方向迈步向前!1982年魏传义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一条与当时全国美术学院学走的不一样的道路,他领导着学员师生们进行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道路,同时加强基础训练和“生活实习”(“生活实习”包括了这四个方面1.体验生活,2.画外光,3.记忆画面,4.速写)并指导学生深入广大基层,走入群众中去体验人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为社会所需要的艺术作品!在魏传义的引导下整个绘画系都被带动在一个空前的创作氛围中。其中有板画专业和国画专业的学生也加入了当年参加全国性美展创作中,这些参加创作的主要学员中有罗中立《父亲》、高小华《怎么办》、王川《再见吧小路》、周鸣祥《我爱油田》、何多苓《春风已苏醒》、王核《春》等……他们的作品不断的在全国性得大展中获奖,川派画家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产生了“四川画派现实主义”,“伤痕”艺术的表现形式。“伤痕”艺术一词因此而提出来!
川美77级油画班毕业照。
前排就坐者为老师,二排从左至右:高小华、周鸣祥、罗晓航、黄同江、朱毅勇、张晓刚、黄佳、李姗、莫也、罗群、程丛林;后排从左至右:陈宏、雷虹、杨谦、何多苓、秦明、罗中立、李犁、华提。
1982年3月与罗中立,程丛林合影于大足宝顶
此后影响到文学界产生了一大批“伤痕文学”。 因此罗中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魏传义个人展览上说:“魏传义先生,为四川油画在中国当代美术历史上的横空出世以及能够延续至今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对四川油画的发生、发展和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魏传义先生不愧为四川油画最重要的奠基人和最有力的推动者。”而他自己,就是这个过程“最贴切的叙述者和最可靠的见证者。”
1980年魏传义写下一首诗《艺道》:天地为境,人民为亲。参乎造 化,贵在出新。表达了魏传义先生以贯之的艺术主张,也是他极力向学生们灌输的创作理念。
1987年魏传义与项南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计划工作会议后
1982年魏传义受命主办成都省诗书画院(厅级单位)时任画院常务院长,杨超省委书记挂院长一职。当省画院刚俱有规模走向正轨时,1983年初他又接到国防部长张爱萍和福建省省委书记项南的诚意邀请前往南方福建创立中国第一所教育艺术学院。他56岁的年龄还象当年青年一样充满干劲,领导南方各位精英,把一座海边的荒山变成了一座矗立在东海之滨的艺术殿堂!为后来福建省科学文化亊业繁荣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创办厦大艺术学院的同时,魏传义还不忘抽出时间执教84级,85级的花鸟课。在长期教实践中他独创了一种意笔花鸟三三式(即初級、中级和高级的“三年段”相结合,摹写、写生和意写相结合,讲,看,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他自己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一种渐熟渐融的状态,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学、行政事务的加剧,魏传义的画笔不但没有衰疲,反而越来越见神采。
魏传义带学生写生,1985年。
胡一川先生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合影,1985年。
1989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成立不到六年的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参展作品达到了10件。魏传义的《晨星》也出现在油画殿堂里,并获得了此次美展获得了好评。魏传义将这幅作品视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画面以巨大的母亲头像为主体,她满头银发、岁月刻蚀的皱纹、忧伤深邃的双眸,是我们古老民族的象征;地平线代表着广阔的未来,而挎着行李袋、奔向远方启明星的高大青年,则是民族希望的象征。抽象的三点一线的构图形式与写实的形象组合形成简与繁、正与反、高与低、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作品采用了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震撼力,它用深沉的笔调讲述了一个美好的主题——希望。这是一位处于巅峰状态的艺术家的杰作,也可以将它视作魏传义一生的艺术创作信念的传神写照——他始终将个人的创作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9年魏传义艺术回顾展在厦门美术馆举行。时81岁高龄的魏传义教授站在《晨星》前留影。
2009年5月7日,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魏传义艺术回顾展”,在北京国家美术馆中央圆厅,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汇集了魏传义不同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近260幅,包括了油画、国画、书法、篆刻、素描、速写、诗词等艺术门类的精品力作,让世人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丰富而又厚重的人生。环顾当今的画坛,魏传义艺术独特的存在的特别之处在于,看到他的这些作品,让人感到温润清澈,感人心绪直舒情怀的触动。这样的画家是文化传统和时代潮流适逢其时推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培养”和“造就”得出来的。
开幕式当天更令魏传义感动和欣慰的是,他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同学,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几乎健在的都齐聚一堂,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许多美术界和评论界的名流一起,向他祝贺并发言;他的许多学生如庞茂琨、张晓刚、秦明、杨谦、马一平、刘虹、朱毅勇、张远香、林跃、等都来向老师道贺;罗中立,也特意写来热情洋溢的文稿,向老师表示祝贺并致以永恒的感激与敬意……回顾这一生,魏传义觉得,自己始终都处在师友、学生们的温暖情谊的包围之中。
2009年魏传义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靳尚谊先生讲话。
2009年魏传义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剪彩仪式留影。
对于现在的流派纷争,以及自己作为一名画家和教师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定位,魏传义有他自己的见解,他曾经说道:“艺术容许每个人有探索的自由,但今后的历史会做出选择。我不知道后人对我会有怎样的评价?有人说盖棺论定,我说,盖棺还不能论定,还要经过历史无情的选择和淘汰。有人问我,你对你的学生,诸如罗中立、张晓刚如何评价?我说,他们在艺术上应该走自己的道路。但评价却不是我的责任,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同样需要交给历史、交给时间去评定。我的责任就是不停的创作,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他说人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求索不止。至于是不是成功,那就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这一番话,是魏传义的夫子自道,也展现出他于谦和内敛之外的另一面。此时的他,谦逊到了极处也自负到了极处。只有创造出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伟大作品的人,才会有这样追求不朽的雄心。
魏传义:驰骋中西艺术的大家
文_范 迪 安
魏传义先生的艺术有一种刚健与抒情、奇倔与雅逸有机统一的风范。正是因为他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凡岁月,他艺术的美学特征中融注了一种思想性的大关怀,所以无论在油画、水墨还是在书法、篆刻上,他的用笔都显露出一种刚健的骨气,充满着内在的力量。他细心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多彩,如同诗人般真切地歌颂人生与生命,作品表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极高的笔墨素养,具有充沛的精神意涵。他的艺术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写照。
魏传义先生自幼就学习中国书画,打下宽阔的学养基础。带着早期艺术实践和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他于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由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开始了新的艺术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氛围和活跃的文化环境中,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油画造型功力,而且在艺术思想上奠立起了贴近现实、反映生活、服务人民的理想。他的毕业创作《歇晌》和1950-1960年代创作的《强渡乌江》、《归车》和《荒原初犁》等一大批油画作品,在题材内容上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他宽阔的艺术视野,既有对革命历史的关照,更有对现实生活的体察,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艺术家群体的重要成员,他坚定地走着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又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艺术情怀,从那时候开始,一直通向今天。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魏传义先生进入了新的艺术事业时期。在中国美术教育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日子里,他在四川美术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和油画教学,以高远的视野和开拓的勇气,在美术教育的时代课题面前,解放思想、锐意变革,提出了重视创作、加强基础和生活体验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出了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等一大批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四川画派”健将,为新时期的油画创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也身体力行,创作了《春晖》、《金色若尔盖》、《晨星》等主题性绘画和《微风拂岸》、《月夜》等一大批风景画。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以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双重身份活跃于画坛,他的许多艺术见解和教学经验在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北京到西南,从西南到东南,魏传义先生于1985年筹办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并担任院长,为新的美术教育园地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极大心力。在东南海滨,他紧密联系国内高等美术教育学府,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向国际开展宽阔的艺术交流,形成教学与教育活跃的生机,为美术教育的现代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他辗转创业的人生道路和不懈探索的艺术追求,正如他的诗作所述:“巴山佬,东海翁,走南北,闯西东。情系风帆漂大海,心随浮云游太空。把酒高歌似少年,寄兴丹青乐无穷。”从中可见创业者的精神和艺术赤子的情怀。
魏传义先生的艺术最集中的特点是一个“通”字,他既长期坚持油画创作又从事中国画实践,在水墨写意上也自成一家,同时还兼书法、篆刻创作。在不同的艺术语言领域,他紧紧把握着文化学养、生活感受与形式创造之间的通融关系,无论在油画、水墨还是在书法、篆刻上,他深厚的修养使得他在观察生活的时刻能够把握生活的真谛,从平凡的景象中提炼出具有思想性的主题意义,作品充满了热爱生活的情怀;他丰富的教学经验转化为艺术实践,使他能够把传统与创新、学理与性情有机结合起来;他宽阔的艺术理念使得他在油画造型上具有明朗、大方的风格,在水墨、花鸟和山水上也有同样的风采,在彩与墨的写意中体现艺术的精神性;他在造型艺术上的才情和能力转化为书法、篆刻创作,使得书法、篆刻作品别有一种抒情、率意的品格;他在诗、书、画、印不同领域贯通融会的艺术实践使他成为当代画坛新文人艺术家的重要代表。
魏传义先生的艺术有一种刚健与抒情、奇倔与雅逸有机统一的风范。正是因为他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凡岁月,他艺术的美学特征中融注了一种思想性的大关怀,所以无论在油画、水墨还是在书法、篆刻上,他的用笔都显露出一种刚健的骨气,充满着内在的力量。他细心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多彩,如同诗人般真切地歌颂人生与生命,作品表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极高的笔墨素养,具有充沛的精神意涵。他的艺术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写照。
心胸宽广,谦和儒雅,这是魏传义先生人格的魅力;朝花夕拾,隽永醇香,这是魏传义先生艺术的魅力。这样的长者和他的艺术是我们的财富与楷模!
时至2018年10月1日,桑莲居艺术馆 ▼
无涯惟智——魏传义艺术作品展
文/果然
艺术家或长于国画,或耽书法,擅油画,多一艺专精。魏传义却诸道皆备,既专且博,为当代艺林所推重。
魏传义艺术启蒙于中国画,常年浸淫,功力日深。中年油画有成,曾是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优秀学员。从《歇晌》到《晨星》、《微风拂岸》,无论现实主义题材,主题性绘画,风景画,终有品格。80年代,魏传义复归丹青,书画、篆刻、诗文并治,“求索融通老更成”。
无涯惟智。魏传义素来贯彻对艺术的真诚,拥有圆融古今之力,妙鉴中西之能。诗、书、画、印莫不得力于斯。学养深厚,兼善体察生活,故而其作品情怀饱满,明澈洒脱。造型能力卓越,且擅通融转化,故而作品渊源有自,又别具风格,“刚健与抒情、奇崛与雅逸”并存。
魏传义亦是名重当代之艺术教育家,桃李芬芳,有高足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等“四川画派”健将。自西南至东南,魏传义于1985年筹办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并任院长,为艺术教育倾注心血。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是潜移默化于艺术实践,“朝花夕拾,隽永醇香。”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国庆佳节,桑莲居将奉上魏传义艺术展。诸友且一道“寄兴丹青乐无穷。”
魏传义 别署川一,1928年生于四川达县。早年就读于四川省立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历任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四川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现为福建省人大书画室副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院长。
曾执教高等艺术院校40多年,兼善中西绘画、书法篆刻和诗词等。参加海内外许多重要展示,其众多力作被收藏、出版或获奖。
—— 油画篇 —— |
强渡乌江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200×250cm |
材料: | 亚麻布 |
年代: | 1959年作 |
详情: | 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
晨光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37×35.6cm |
年代: | 1983年 |
大漠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58.8×49.3cm |
年代: | 2011年 |
山乡小镇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59.2×48.8cm |
年代: | 2012年 |
半月湾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59.7×49.6cm |
年代: | 2010年 |
永春桃溪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59.6×49.1cm |
年代: | 2012年 |
希拉穆仁庙 | |
作者: | 魏传义 |
尺寸: | 58.7×49.2cm |
年代: | 2011年 |